幽人纫为佩,不为香与色。
秋菊暨江南,未可比君德。

【注释】

幽人:幽居的人,这里指隐士。

纫:缝制。

佩(pèi):古代系在衣带上的饰品,这里指用兰草制成的佩饰。

秋菊:泛指菊花或一般的花卉。暨:及,与。

江南:指江南地区。

比:比较,这里指比不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兰花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兰花虽香色俱佳,但诗人认为它并不值得佩带,因为它不象隐士一样清高超俗。诗人赞美隐士的品德高尚,并把他和秋菊相比,表明自己的志趣所在。

全诗四句,前二句说兰花本身不值佩带,第三、四句说隐士品德高尚可比兰,表达了隐士的高洁之志。

首联“幽人”即隐者。他采撷兰花,制成佩饰,不为兰花的香气和色彩所动,而是为了它的品格和情操。兰花虽清香雅致,然诗人认为它不能配作佩饰,因为它没有像隐士那样超尘脱俗的品质。“幽人”二字点出作者的主观倾向,表明了对隐者的赞赏之情。

第二句“不为香与色”,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咏物的目的。诗人把兰花作为隐者的代称,赞颂其高洁的品格和清远的情怀。“不为”二字,既否定了兰花自身的优点,也否定了世俗的偏见,从而突出了兰花自身的特质。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而且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

三、四句写秋菊,意在说明隐士的德行胜过秋菊。“暨”通“及”,“未可比君德”中的“君”是引伸的尊称,指隐者自己,意为“您还没有比得上您的德行”。诗人以秋菊自况,表明了自己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借咏兰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诗人鄙弃名利、追求高洁人格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