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何代僧,葬骨两三层。
不遣白云护,游人取次登。
【释义】:高僧是何代僧人,葬骨两三层。
不让白云守护,游客随意上登。
【注释】:①何代僧:哪一代的僧人。②葬骨两三层:指埋葬的高僧的骨头有两层。③游人取次登:指游览的人们随便登上。
【赏析】:此题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杭州孤山北麓灵隐寺内高僧舍利塔的景象。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塔,后两句叙塔周围的环境。
前两句“高僧何代僧”,“高僧”即指塔中埋藏的舍利子。舍利子是指佛骨或佛牙等物,相传佛教徒死后火化,舍利子即为其遗骨。所以“舍利”也作“舍利”,如《史记·李斯列传》:“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闻夜常有奇响。”这里的“奇响”指的就是“舍利”。这里用“舍利”代替“舍利子”,更觉形象。
“葬骨两三层”,是说这个高僧的墓穴有两层那么深,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据《法苑珠林》卷六五记载:“昔汉明帝梦见金神,以一茎六牙白牛头,乘云而来,上至宫前。帝问臣下,臣下对曰:‘此是西天第二圣王金毛狮子身。’帝乃遣使者以白牛一头、白马一匹,并致金屑与金师子,使彼国造金像一躯。”可见当时佛教在我国已经相当兴盛。又据《洛阳伽蓝记》卷三载:北魏时,洛阳永宁寺有一尊阿育王像,高约二丈五尺。而南朝宋时建业的佛图澄墓,据说也高到“二十丈”。因此,“葬骨两三层”应是指埋葬的僧人的尸骨至少有几十层之多。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高僧是什么朝代的僧人呢?他的坟头有几层高啊!
后两句“不遣白云护,游人取次登”。“不遣”是“不禁止”的意思。这两句诗是说:高僧的墓塔周围,没有白云来保护,游人可以任意地上去参观。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高僧的墓塔周围,没有白云来保护,游人可以任意地上去参观。
这首诗描写的是浙江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座塔。这座塔是唐代高僧惠崇所修的,惠崇在公元841年入灭于该塔。他死后,人们把他的尸体埋在塔下,并在塔旁凿了一个洞,让塔上的灰尘落下,这样可以使尸体保存得更久些。后来人们把这座塔叫做“瘗舍利钱”,简称“瘗塔”。
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这座塔,突出了其高大、雄伟的特点。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客观的描述上,而是通过写塔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态度来表现这座塔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例如,他写到:“高僧何代僧,葬骨两三层。”“高僧”是指这座塔的建造者惠崇。“何代僧”是问这座塔的建造年代。“葬骨两三层”是说惠崇葬在塔下的骨殖至少有两层那么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突出了惠崇的高大、雄伟的形象。再如,他写道:“不遣白云护,游人取次登。”“不遣”是“不要派遣”的意思。“不遣白云护”是说塔周围的白云不会来守卫,也就是说这座塔没有什么可怕的。“游人取次登”是说游人可以随便地上来参观、瞻仰这座塔。这也是说这座塔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首诗通过写塔及其周围环境的人来表现塔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同时又通过写人们的参观、瞻仰活动来表现人们对这座塔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