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石引溪水,杯行自劝人。
试听林下鸟,啼血不留春。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
- “斲石引溪水”:用斧头雕刻岩石,引导溪水流向下游。
- “杯行自劝人”:酒杯在行进中自然地劝酒。
- “试听林下鸟”:尝试聆听林间鸟儿的叫声。
- “啼血不留春”:鸟儿的啼叫声如同流血般凄厉,却无法留住春天。
译文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题为《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十三 流杯亭》。诗中通过对流杯亭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作品赏析
郭祥正的这首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官体验。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带有一丝哀愁的自然世界。诗中的“试听林下鸟”,不仅描绘了鸟儿的叫声,更隐喻了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无常。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文人墨客多有游览名胜古迹之习,郭祥正亦然。他在游览西湖时,被流杯亭的美丽景色所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郭祥正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融入了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宋代文学史上,郭祥正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郭祥正的诗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郭祥正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十三 流杯亭》是一首充满美感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感悟的深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他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超然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