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气鸿蒙济州曲,十歌清池万竿竹。
竹里修椽架草堂,不羡长安买华屋。
春生广野碧玉柔,月拥翠岚银粉扑。
低飞白鹭拣晴沙,闻晓黄鹂啭乔木。
明明长剑倚太行,拂拂愁烟蔽盘谷。
重冈渐远势愈高,云开青出分秋毫。
龙蛇鳞甲雪霜洗,壮士四顾空提刀。
阴晴万变恣吟写,三叠琴声猿夜嗥。
君不见古来功名输隐叟,种桃采芝皆皓首。
不将机械搅灵源,能使形骸颇长久。
明公何年归草堂,扁舟我即浮沧浪。
江鱼有味四时美,一蓑醉临芦花傍。
男儿彼此送终毕,自算此身无得失。
江东片月过河阳,为照两处无何乡。
【注释】济源:指济水,在今河南济源县。济州曲:济水的乐曲。十歌:指《十歌》之曲。清池:《十歌》之一也。万竿竹:形容竹林茂盛。修椽架草堂,不羡长安:以长安(古都名,今陕西西安)为荣,而宁愿住简陋的草堂中。春生广野碧玉柔:春天来临的时候,广阔的原野上,一片片碧绿的草地柔软如玉。月拥翠岚银粉扑:月光笼罩着苍翠的山峦,像洒满了银色的粉末一样。低飞白鹭拣晴沙:白色的鹭鸶在清晨的阳光下飞翔,寻找着沙滩上的虫子吃。闻晓黄鹂啭乔木:听到早晨的黄鹂在树上欢快地鸣叫。长剑倚太行,拂拂愁烟蔽盘谷:长剑靠在太行山,云雾缭绕遮住了盘谷。重冈渐远势愈高:重重的山冈越来越远,山峰越加耸立。云开青出分秋毫:云雾散开了,露出的青山与秋天的草木清晰可见。龙蛇鳞甲雪霜洗,壮士四顾空提刀:如同蛟龙和蛇一样,披着铠甲的勇士四下里观望,空自握着刀柄,无所事事。阴晴万变恣吟写,三叠琴声猿夜嗥: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他都能随意吟咏。三叠琴声猿夜嗥:弹着琴唱着歌,直到深夜猿啼声才停止。君不见古来功名输隐叟,种桃采芝皆皓首:你不曾见过,自古以来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最后都在隐居山林,到老头发都白了。不将机械搅灵源,能使形骸颇长久:不把外界的事物扰乱自己的本心,能够使自己的身体保持长久健康。明公何年归草堂,扁舟我即浮沧浪: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草堂?我就要乘着扁舟漂泊江湖了。江鱼有味四时美,一蓑醉临芦花傍:江中的鱼味道鲜美,四季都有佳肴可食。我穿着一件蓑衣,沉醉在芦花丛中。男儿彼此送终毕,自算此身无得失:男子汉各自为战,最终都是各自送走自己一生的人,自己计算一生没有得失之分。江东片月过河阳,为照两处无何乡:东边的月亮经过河阳县上空,照着两个不同的地方。比喻两地相隔遥远,无法相见。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是赞美隐士的生活态度和高尚情操的。作者借赞美隐士的诗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了自己不为名利所动、安贫乐道的人生理想。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富有诗意。
第一联:“秀气鸿蒙济州曲,十歌清池万竿竹。”诗人用“秀气”、“鸿蒙”等词句描绘了济州的自然风光;以“十歌”、“清池”、“万竿竹”勾画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形象鲜明生动,令人神往。
第二联:“竹里修椽架草堂,不羡长安买华屋。”诗人用“修椽”、“草堂”等词汇描述了隐士的住所;“不羡长安买华屋”表明他对富贵的追求并不执着,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第三联:“春生广野碧玉柔,月拥翠岚银粉扑。”诗人用“春生”、“月拥”等词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碧玉柔”、“银粉扑”分别形容了春风和月光的美好。这些自然景物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四联:“低飞白鹭拣晴沙,闻晓黄鹂啭乔木。”诗人用“低飞”、“闻晓”等词句描绘了鸟儿的活动状态;“黄鹂啭乔木”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婉转的歌声,使人仿佛听到了鸟儿的歌唱。
第五联:“明明长剑倚太行,拂拂愁烟蔽盘谷。”诗人用“长剑”、“愁烟”等词汇描绘了山水景色;“拂拂愁烟蔽盘谷”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第六联:“重冈渐远势愈高,云开青出分秋毫。”诗人用“重冈”、“秋毫”等词汇描绘了高山和秋色;形象地描绘了高山的险峻和秋色的斑斓。
第七联:“龙蛇鳞甲雪霜洗,壮士四顾空提刀。”诗人用“龙蛇”、“鳞甲”等词汇描绘了战士的形象;“四顾”表现了战士的英勇善战;“空提刀”则暗示了战士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八联:“阴晴万变恣吟写,三叠琴声猿夜嗥。”诗人用“阴晴万变”等词句表达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恣吟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奔放;“猿夜嗥”则描绘了夜晚猿鸣声声的情景。
第九联:“君不见古来功名输暗叟,种桃采芝皆皓首。”诗人用“古来功名”、“皓首”等词汇概括了古代人的一生;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人为了功名而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表达了对古代人们追求功名的批判。
第十联:“不将机械搅灵源,能使形骸颇长久。”诗人用“机械”等词汇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的不屑;“灵源”象征了内心的纯净与安宁;“形骸颇长久”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第十一联:“明公何年归草堂,扁舟我即浮沧浪。”诗人用“明公”等词汇称呼对方;询问对方何时能回到草堂;表达了自己渴望与隐士一起度过平淡生活的心愿。
第十二联:“江鱼有味四时美,一蓑醉临芦花傍。”诗人用“江鱼”、“四时美”等词汇描绘了江南的水乡风光;“一蓑醉临芦花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悠闲自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和怀念。
第十三联:“男儿彼此送终毕,自算此身无得失。”诗人用“男儿”、“得失”等词汇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认为自己已经送走了自己的一生;表示自己没有追求名利的欲望。
第十四联:“江东片月过河阳,为照两处无何乡。”诗人用“江东”、“河阳”等词汇描绘了长江下游地区的风景;通过“无何乡”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