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中潘令宅,清逸楼高二千赤。
斜飞四角河汉躔,密排万瓦鸳鸯碧。
楼中至乐无人知,扫尽寰区别名迹。
霜华吹月雁横空,湖水浸天秋一色。
橹声断,渔歌起,西山却在芦花里。
行客纷纷嗟白头,缨尘不解沧浪洗。
爱君年少先拂衣,古人归去无今时。
上有明明垂衣之尧舜,下有错落戴主之皋夔。
湟中不用一箫取,缭绕驿道通犍为。
更看牧马天山草,澡心雪耻幽燕儿。
朝廷大业昔未有,志士独往吾何讥。
陶彭泽,阮步兵,回首晋道方飘零。
丝桐欲弹悲思盈,岂如潘令逢升平。
倚栏一醉弦索鸣,红绡燃蜜烂华星,玉人舞彻东方明。
这首诗名为《寄题洪州潘延之家园清逸楼》,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诗句与译文:
1. 南昌城中潘令宅,清逸楼高二千赤。(南昌城中的潘家宅邸,清逸楼高达两千尺)
注释:
- 南昌: 古代地名,今江西省的省会。
- 潘令: 可能是指潘家的族长或主人。
- 清逸楼: 一个建筑名称,可能是潘家的私人居所。
- 二千尺: 表示很高的高度。
2. 斜飞四角河汉躔,密排万瓦鸳鸯碧。(楼阁结构似四角星宿,屋顶瓦片如鸳鸯翠色)
注释:
- 河汉躔: 指天上的星座排列。
- 万瓦鸳鸯碧: 暗示建筑上瓦片的形状和颜色,如同鸳鸯般美丽。
3. 楼中至乐无人知,扫尽寰区别名迹。(楼内最美好的享受,无人知晓)
注释:
- 至乐: 极致的快乐。
- 寰区别名迹: 指的是世间所有独特的美好事物。
4. 霜华吹月雁横空,湖水浸天秋一色。(霜降后湖面反射出明亮的月光,湖面映入秋天的色彩)
注释:
- 霜华: 霜冻后的植物表面。
- 吹月: 形容风吹过月亮的样子。
- 湖水浸天: 湖水的颜色仿佛融入了天空。
5. 橹声断,渔歌起,西山却在芦花里。(船桨的声音停止,渔民唱歌的声音开始,西山藏在芦苇中)
注释:
- 橹声断: 船桨停止划动的声音。
- 渔歌起: 渔民开始唱起了渔歌。
- 西山却在芦花里: 西山隐于芦花之中,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隐秘和美。
6. 行客纷纷嗟白头,缨尘不解沧浪洗。(旅人个个感叹岁月催人老,但尘世中的烦恼无法洗净)
注释:
- 行客: 旅途中的行人。
- 嗟白头: 感叹年老。
- 缨尘: 指的是头上的冠带和身上的尘土,常用来形容地位高的人。
- 沧浪洗: 在沧澜(大江)中洗涤污垢。比喻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
7. 爱君年少先拂衣,古人归去无今时。(爱慕你年轻就辞去官职,古人辞官归隐不再有今日)
注释:
- 拂衣: 脱下官服。
- 古人归去无今时: 指过去的官员辞官归隐的情形,现在已不再发生。
8. 上有明明垂衣之尧舜,下有错落戴主之皋夔。(上面有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下面有皋夔那样辅佐君王的人才)
注释:
- 垂衣之尧舜: 形容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
- 错落戴主之皋夔: 描述人才辅佐君主的情景。
9. 湟中不用一箫取,缭绕驿道通犍为。(在湟中不使用箫来传递消息,而利用驿站的道路直接通往犍为)
注释:
- 湟中: 指青海一带。
- 一箫取: 一种古代用于传递消息的方式,用箫吹出声音来传达信息。
- 缭绕驿道通犍为: 形容道路畅通无阻,直接通向目的地犍为。
10. 更看牧马天山草,澡心雪耻幽燕儿。(再看一看天山草,洗涤心灵消除羞辱)
注释:
- 牧马天山草: 指在天山放牧马匹。
- 澡心雪耻幽燕儿: 洗涤心灵、消除耻辱,暗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潘家家园清逸楼的壮丽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追求。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