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犹多难,浮生未定居。
故人忧已矣,千里问何如。
白发羞明镜,青灯怯细书。
不曾知史馆,何用索枯鱼。
寄答颜长道其一
陈师道笔下浮生薄命
- 诗篇释义与翻译
- “薄命犹多难,浮生未定居”
- “故人忧已矣,千里问何如”
- “白发羞明镜,青灯怯细书”
- “不曾知史馆,何用索枯鱼”
- 诗句注释
- “薄命犹多难”:形容命运多舛,遭遇困难。
- “浮生未定居”:人生漂泊不定,没有安定下来。
- “故人忧已矣”: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担忧。
- “千里问何如”: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问候和关切。
- “白发羞明镜”:形容年老色衰,不愿面对衰老的容颜。
- “青灯怯细书”:形容夜晚独自读书时的孤独感。
- “不曾知史馆”:表示自己未曾涉足或不了解历史领域。
- “何用索枯鱼”:比喻无用之物,无需再去寻找。
- 赏析与解读
- 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情怀念。
-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薄命犹多难”与“浮生未定居”)、比喻(“白发羞明镜”与“青灯怯细书”)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背景知识介绍
- 《寄答颜长道》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
- 陈师道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个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文人。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感慨。
- 艺术特色分析
- 《寄答颜长道其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 诗中通过对比和对比手法来强化主题,使得诗歌更加鲜明生动。
- 作者在艺术上追求简约而不简单,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意象传达深远的意义。
- 文学价值和影响评价
- 《寄答颜长道其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陈师道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 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被后世广泛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