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桓璧虽具美,砻错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后生何可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①“次韵”是应他人之邀而作的诗。②“骨自换”指学诗要刻苦钻研,达到出神入化境界。③“众目”指众人的眼光,④“一喙当百难”指子贡能言善辩,有胆量,有口才。⑤“师儒”指老师,“韩孟”指韩愈、孟郊,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⑥“黄公”是唐代名将,“金华伯”指金华山人,是道家人物。⑦“回”指回首。⑧“彼方”指对方,“方”指刚刚。⑨“疾前”指勇往直前,“不应”指不能回答。⑩“攻石”指攻克石头,“抟沙散”指搓成团的沙子。⑪“桓璧”指美玉,“砻”是磨光的意思。⑫“不足畏”指没有什么可怕的,“慢”指不尊重别人。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唐德宗年号,公元766—770)年间诗人晚年,是诗人对友人秦少章的答赠诗。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协调,音韵悦耳;通篇对仗工整,辞采飞扬,气格雄浑;以议论为主,寓情于理,寓意深远,含蓄耐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