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响初防雪,鸦骄恐报晴。
徒妨一老梦,莫究二虫情。
虚籁吹群动,洪炉寄短生。
只今观物化,未替白鸥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鉴赏古代诗歌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中的景、物和情的关系,体会诗中景物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解答此题时需要对全诗有整体感知,理解诗人的情感。

(1)

“雀响初防雪,鸦骄恐报晴”的意思是:刚刚听见雀儿的叫声,就担心它被雪压在下面了;又听到乌鸦鸣叫,恐怕它报喜说雨过天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冬天里听到雀声和鸟叫后的心情。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表达了诗人既希望听到好消息又怕听到坏消息的矛盾心情。

(2)

“徒妨一老梦,莫究二虫情”的意思是:白白地妨碍了我那白头翁的美梦,不要探究这两种虫子的情态。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老体衰,却还想着美好的事情,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之情。

(3)

“虚籁吹群动,洪炉寄短生”的意思是:虚幻的钟声吹动着所有的动物,像大火一样的炼丹炉寄托了短暂的生灵。诗人以虚籁喻钟声,以洪炉寓火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衰老和灭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4)

“只今观物化,未替白鸥盟”的意思是:现在观察万物的变化,仍然不改当初和白鸥结下的盟约。这句诗写出了诗人依然保持着清高洁身自爱的品质。

【答案】

译文:

初冬时节,我听到了雀儿的叫声,害怕被积雪掩埋了;又听到了乌鸦鸣叫,怕它报告天气转晴。白白地妨碍了我那白头翁的美梦,不要探究这两种虫子的情态。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的是作者冬日里的所思、所作、所为及所见。

第一句“雀响初防雪,鸦骄恐报晴”,“初防”即开始提防的意思。“防”是动词,“雪”,名词,“初”是副词,表示时间上刚过不久之意。“雀响初防雪”意思是刚听到鸟儿叫声,便担心它被大雪压住,“初”字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鸦骄”是指鸟鸣。“骄”字表明鸟鸣时声音高昂、急促、嘹亮,而“恐”字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鸟鸣时可能传递的天气变化信息的恐惧感。“恐报晴”意指怕它报告晴天。“晴”字说明天气即将由阴转晴的意思。“初防”“恐报”两字将诗人对鸟鸣的担忧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第二句“徒妨一老梦”,意思是徒劳地妨碍了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徒”意为白白地、枉然地等,“妨”是妨碍、阻碍的意思。“老梦”指的是美好的梦境,“一”是数词,表限定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借自己的梦想来表达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待。同时,诗人也在告诫读者要珍惜美好时光,不能浪费光阴。

第三句“莫究二虫情”,意思是不要去探究这两种虫子的感情。“莫”是副词,表示不要、不去的意思,“究”是探究的意思。“二虫”指的是蝴蝶与蝉,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夫妻的象征。“情”指感情、情怀等。“莫究”两字将诗人对蝴蝶和蝉之间关系的关注表达出来。诗人通过观察蝴蝶与蝉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句“虚籁吹群动,洪炉寄短生”,意思是虚幻的钟声吹动着所有动物。“虚籁”指虚幻的声音,“洪炉”指大火炼制金属的地方。“寄”是寄托的意思,“短生”指的是短暂而有限的存在。这句诗通过虚籁、洪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生物生长、衰老和死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句“只今观物化,未替白鸥盟”,意思是现在观察万物的变化,仍然不改当初和白鸥结下的盟约。“只今”指现在,“观物化”指的是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物化”是指事物变化、消亡的过程。“未替”即没有改变的意思,“白鸥盟”指的是与白鸥之间的约定或情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