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壁立翠琅玕,聊当庭前犊鼻裈。
我亦闻之方伎者,众山皆大小为尊。
【注解】
止斋:即陈止斋,宋代理学家。丛石:庭院中堆积的石头。犊鼻裈(dú bì kūn):古人穿的小裤头,形状像牛鼻,所以叫犊鼻裈。方伎者:道士、僧人等有道术的人。尊:尊贵。
【赏析】
这首诗是陈止斋对庭院中的一丛乱石戏题之作,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万物平等的观念。
首句“虽无壁立翠琅玕”,意思是这丛乱石虽然没有高大挺拔,但却在庭院中心位置显得格外突兀。这里的“壁立”比喻这些乱石如同高墙一样矗立;“翠琅玕”形容乱石上苔藓斑驳,绿意盎然。
次句“聊当庭前犊鼻裈”,“犊鼻裈”指的是古代牧童戴的一种帽子,形如小牛角,此处用来比喻乱石。诗人用“聊当”二字,表示对这些乱石并不挑剔,它们虽然不美,但足够让庭前景色显得生动。
第三句“我亦闻之方伎者,众山皆大小为尊”,这是作者引用道家或佛家的理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山都有其价值和地位,无论大小。这句诗体现了作者认为万物平等的观念。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万物平等观念的认同。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是比较罕见的,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