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兰平酒酌,簠簋散香箕。
注释1:椒兰,香草和兰花;平酒,指平酌的酒。
- 簠簋(fǔguǐ)散香箕(zhī),指摆放祭品用的簠簋与盛放祭品的簸箕。
-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宴会的场景,主人在宴会上用香草和兰花调制平酒,摆放祭品于簠簋之中,然后邀请宾客入席。
椒兰平酒酌,簠簋散香箕。
注释1:椒兰,香草和兰花;平酒,指平酌的酒。
注释1:椒兰,香草和兰花;平酒,指平酌的酒。 2. 簠簋(fǔguǐ)散香箕(zhī),指摆放祭品用的簠簋与盛放祭品的簸箕。 3.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宴会的场景,主人在宴会上用香草和兰花调制平酒,摆放祭品于簠簋之中,然后邀请宾客入席
陈与行并非宋代诗人,而是宋代的官员。他字叔达,是罗源(今属福建省)人,生于光宗绍熙元年(119 ),于光宗绍熙五年(1198)成为进士,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先后担任过建康府教授和兴化军知军的职位。 陈与行在官场上的成就并不显著,但他的诗作《早行》和《居夷行》却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这两首作品分别收录于陈与义的《简斋集》,其中《早行》描绘了诗人在天还未亮时孤身一人在道上行走的感受,意境高远
诗句大意: 南北战争结束,西湖依然宁静如初。高楼倚郭、小亭连苑,波上飞甍,太守风流,游人欢畅。秋千外,剩钗骈玉燕,酒列金鲸。人生乐事良辰,莺燕声中常是晴天。 译文: 南北战争结束,西湖依旧宁静如初。看那高楼依偎在城郭旁,云边矗立着栋梁,小亭连接着园林,波面上飞檐翘角。太守的风流倜傥令人羡慕,游人们的欢畅心情溢于言表,整个景象都显得焕然一新。秋千之外,有女子头戴金钗,身披红燕
诗句赏析: 陈人杰的《沁园春·铙镜游吴中》,以宋代词坛大家的身份,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词,并结合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详尽的赏析: 1. 易得仲宣,难得世间: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获得像张昭、顾雍那样的地位和名声是非常罕见的。 2. 叹男儿未到,鸣珂谒帝: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实现抱负的遗憾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沁园春 其二十八 赋月潭主人荷花障 云锦亭西,记与诗人,拍浮酒船。 看洛川妃子,锦衾照水,汉皋游女,玉佩摇烟。 秋老芳心,波空艳质,惟见寒霜凋碧圆。 争知道,有西湖五月,长在尊前。 素纨红障相鲜。 更澹静一枝真叶仙。 向风轩摇动,但无香耳,蓼丛掩映,自是天然。 猊背生烟,蜡心吐月,赢得吴娃歌采莲。 陈公子,似日休钟爱,兴满吟边。 ```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1.
这首诗是元夕节的八首诗中的第一首。元夕节是元宵节的俗称,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看灯:观看灯火。螃蟹月前供:螃蟹月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的月亮,因为那时的月亮形状像一只螃蟹,所以称为“螃蟹月”。供,供奉。 迓鼓金销画领中:迎接鼓声,金销(金钟)的声音在耳边回荡。画领,指灯笼或彩旗。中,中间。 帘卷重楼灯乍试,柳稍风暖雪初融:当夜幕降临,帘子被掀起
金刀劈破紫穰瓢,撒下丹砂数白粒。 注释: - 金刀:指锋利的金属刀具。 - 劈破:用刀切断或分开。 - 紫穰瓢:一种古代的饮酒器具。 - 撒下:倾倒或散布。 - 丹砂:一种矿物,通常指红丹,也称为朱砂,用于化妆和制作红色颜料等。 - 数白粒:形容数量众多,像白米粒一样密集。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金刀在紫穰瓢上轻轻一劈,顿时瓢被切开了,接着“撒下丹砂数白粒”
注释:如果这位道人不是白发,那么当年老人就应该使用乌黑发亮的“乌头”。 译文:假设这位道人是年轻的,那么他当年应该使用乌黑发亮的“乌头”。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道人”和“老人”,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青春的易逝。同时,诗句中的“乌头”一词也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