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雁过秋,江上暮云愁。
岭曲山横转,潮回水逆流。
乱莎行石蟹,残荻卧沙鸥。
黯淡三更月,何人独倚楼。
诗句:江边雁过秋,江上暮云愁。
- 注释与译文:
- 江边雁过秋: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江边的大雁在秋天飞过。
- 江上暮云愁:描绘了傍晚时分的云彩显得忧愁,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傍晚的云彩,展现了一幅寂静而凄美的秋夜江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孤独感,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中的情感。
- 首句“江边雁过秋”,不仅点明了时间是秋天,也预示着诗人即将展开对秋日江景的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随后,“江上暮云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 结尾两句“乱莎行石蟹,残荻卧沙鸥”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江边的生物,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黯淡三更月,何人独倚楼”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秋”字,还巧妙地使用了“三更月”这一意象,营造出夜晚的寂静和冷清。而“独倚楼”的形象,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助。
- 创作背景:
- 《江馆野望》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作品,反映了他在特定时期内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的经历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江馆野望》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精湛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有美感又富有哲理的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