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篁一径夹长蛇,云锦重重肃九华。
长夏飞泉倾石眼,半空悬磴啄檐牙。
要知酒兴并诗料,不在山巅即水涯。
记取松间休喝道,山灵应怕俗声哗。
【注释】
松篁:指竹林。一径:一条小路。长蛇:形容曲折绵延。云锦:形容云彩像锦绣一样绚丽多彩。长夏:指夏天。飞泉:山泉奔流。石眼:石头缝中涌出的泉水。半空:半空中。悬磴:高悬的石阶。啄檐牙:形容山崖上的石壁好像鸟嘴啄着屋檐。要知:要想。酒兴:饮酒时兴致。诗料:诗歌的素材。不在:不在这里。水涯:水边。松间:松树之间,指山林之中。道:诵经或吟咏。山灵:指山林之神。怕:害怕。俗声:世俗的声音。哗:吵闹。
【赏析】
此为纪游诗,写诗人游览黄山胜景之所见所感。首联写黄山松篁、石壁、山泉等自然景色;颔联写黄山奇峰异石;颈联以山为比,说明诗人欲在山巅或水边作诗,但山神怕俗声喧闹;尾联写山中道士诵经吟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雄浑开阔,富有哲理意味。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游历了黄山,登高望远,饱览了黄山秀丽的自然风光,不禁心旷神怡,欣然吟诗,抒发自己的感受之情。
首句“松篁一径夹长蛇,云锦重重肃九华。”写黄山松竹掩映的小道和层层叠叠的云霞,形象生动。次句“长夏飞泉倾石眼,半空悬磴啄檐牙。”写瀑布奔流,山崖陡峭。后两句“要知酒兴并诗料,不在山巅即水涯。”“要知”二字领起,指出诗人之所以有如此兴致是因为山巅水涯都足以成为吟诵诗篇的素材。“不在”二字,表明这种兴趣并非仅仅局限于山巅水涯。
三、四句“记取松间休喝道,山灵应怕俗声哗。”是说不要在松树林间高声喧哗,以免惊扰山林之神。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神拟人化成了有情有义的神灵,从而更突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雄浑,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