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天垂力,孤悬有作奇。
最先承晓露,终不堕春泥。
【注释】亭:高台。茅,草名。生:长出、生长。天垂力,即天垂其力。垂:挂落。孤悬:孤独悬挂。奇:异。最先:先于他人。晓露:晨间的露水。堕:落下。春泥:春天的泥土。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亭上茅寄生”的咏叹,赞美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亭上茅寄生”,起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茅是草,生在亭上。“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天垂其力”,说明它有生长的条件;“孤悬”,说明它有生长的环境。“奇”字,既指这种草的奇异,又表现作者的惊喜之情。
第二句:“孤悬有作奇。”意思是说,虽然茅寄生生长在亭上,但它孤零零地悬在半空中,却也能生长得奇形怪状。这里用“作奇”二字,突出了它的不同寻常。
第三句:“最先承晓露。”这一句,写时间顺序,表明它是早出的。这句中“最先”二字,既是对“作奇”的具体解释,又是对它的一种赞叹。“晓露”即早晨的露水,“承晓露”,说明它是在日出以前就已经露了出来,所以才能在亭上生存下来。
最后一句:“终不堕春泥。”这一句,写它所处环境的变化。“春泥”是指春天的泥土,“终不堕”说明它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肯离开,直到春暖花开时为止。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通过咏叹一个“亭上茅寄生”。表现了它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以及它的顽强生命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