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名宦是涂颜,菽水当年尚可欢。
钟鼎未能光祖妣,牛羊虽美愧杯盘。
五千强诵谁云补,四十无闻得自安。
不觉寻春上台榭,东风吹泪落阑干。
半生名宦是涂颜,“名宦”指的是名利官位,“涂颜”则暗指人生的路途或容貌。
菽水当年尚可欢。在这句话中,“菽水”代指母亲亲手做的饭和菜,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而“当年”则指的是作者年轻的时候。整句话表达了尽管岁月流逝,但作者回想起年轻时与母亲共度的美好时光,依然感到欣慰和快乐。
钟鼎未能光祖妣,牛羊虽美愧杯盘。这里,“钟鼎”通常指的是古代帝王所用之物,象征尊贵与权力。“祖妣”则是指祖先及其配偶。这一句反映了虽然自己未能通过权力和地位为家族带来荣耀,但在物质享受上,也并未让家人失望。同时,“愧”字的使用表达了一种自谦的态度,即使外在的物质条件看似不错,内心仍感不足。
五千强诵谁云补,四十无闻得自安。“四千强诵”指的是勉强能背诵的诗文数量,“谁云”表示疑问语气。这句诗反映出诗人虽然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因此产生了自我安慰的想法。这里的“得自安”意味着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不觉寻春台上榭,东风吹泪落阑干。最后一句,“不觉”表达了一种不经意间的感受,“台上榭”则可能是指某个高处的平台或者楼阁,用来观赏春天的景色。诗句中的“东风吹泪落阑干”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象中带有一丝忧伤的画面,诗人似乎因某种情感而流泪,泪水随着春风飘洒而下。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社会角色以及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宋代社会的风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