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清贫好送年,堪嗟柴炭买无钱。
生涯幸与干戈远,不管天明听雨眠。
【解析】
此诗首联两句,以清贫者的口吻写自己对送年的态度。“一味”“堪嗟”表明了送年的辛酸与无奈,而“柴炭买无钱”又揭示了穷困的困境。第二句,作者由送年的辛酸联想到自己的生涯,“干戈远”,意味着战争已经远离家乡,自己远离战场;“不管天明听雨眠”,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远离家乡的庆幸和喜悦。第三联,“不管”二字表明了作者对战争远离家乡的喜悦之情,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一句,“天明”暗示着黎明,“听雨眠”暗示着战乱,“管他”表明了诗人对于战争的不关心。
【答案】
译文:
一味清贫好送年,堪嗟柴炭买无钱。
生涯幸与干戈远,不管天明听雨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从表面上看,诗人在写送年的艰辛,实际上诗人通过写送年,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一味清贫好送年”,诗人首先写自己送年的艰辛。“一味”,指一色,形容贫穷;“清贫”,指贫困;“好”,喜欢,乐于做某事;“送年”,即过年时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诗人用词简练、质朴、通俗,但富有深意。诗人之所以喜欢送年,是因为“堪嗟柴炭买无钱”。这一句中,诗人用了两个动词:“堪嗟”和“买”,其中“堪嗟”一词既表达了送年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堪嗟”一词的后面是“柴炭买无钱”,这一句中,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买无钱”。这个典故指的是晋朝时期,王恺因为有钱,所以能够买到很多名贵的东西,如紫玉膏、珊瑚树等,而桓温则没有这些东西,因此桓温非常羡慕王恺。后来,有人把桓温比作王恺,说:“君家自有主出,我自为客。”意思是王恺有他自己的主顾,而我则是客人。后来就用“买无钱”比喻自己没有钱。这里,诗人说自己因为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到柴炭,只好送年。这里的“买无钱”,既表达了诗人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愤懑。
第二联,诗人由送年的辛酸联想到自己的生涯。“生涯幸与干戈远”,“干戈”,是指战争。“幸”,是幸运的意思。“干戈远”的意思是战争已经远离家乡。“干戈远”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动词:“幸”和“远”。“幸”是幸运的意思,表示诗人对自己的幸运感到欣慰;“远”是距离的意思,表示战争已经远离家乡。“不管天明听雨眠”,这句中,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听雨眠”。这个典故来自《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且夫擅一快也。”“听雨眠”的意思是在听到雨声的时候睡着了。这里,诗人说自己虽然听不到雨声,但是可以听到战火的声音。因为诗人知道战火离自己很远,所以他不用听雨就可以入睡了。这一句中,诗人用了两个动词:“不管”和“听雨眠”。“不管”表示诗人对战争的不在乎;“听雨眠”表示诗人对战争的不在意。这一句中,诗人用一个转折词“不管”来连接前一句和后一句。
第三联,“天明”暗示着黎明。“听雨眠”暗示着战乱。“管他”,表示诗人对战争的不关心。这一句中,诗人用了一个反义词:“管他”。这一反义词的使用,既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全诗语言平实,却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