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残碑倦复看,斯文岂是为游观。
一番栋宇开荒础,万古青螺点玉盘。
鸟度云移人事换,天高地大客愁宽。
六丝小驻询遗俗,尚忆重华舞羽干。

【注释】

庆历:北宋仁宗年号(1041~1048)。即事二首,即事诗,以咏物抒怀为题的诗歌。

倦复看:厌倦地再看。

斯文:这里指文章。为游观:用来观赏。

栋宇:房屋。开荒础:开辟基石。

青螺:形容山色苍翠如螺。点玉盘:比喻青螺状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夺目。

鸟度云移:比喻世事的变化。人事换:人世间的事物和变化。

天高地大:比喻天地宽广,心胸旷达。客愁宽:客人的愁绪也随着天地的广阔而变得开阔了。

六丝:古代乐舞中的一种曲名,后泛指乐曲。遗俗:指流传于民间的风俗。尚忆:还记得、怀念。重华:指周文王。

【赏析】

此诗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所作。诗人面对山川,感慨万千,写下此诗。诗的前四句写山景之美,后四句写人事之变。全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用典贴切自然,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深远宏阔。

第一句“庆历残碑倦复看”,庆历年间遗留下来的古碑,如今已看得厌烦了。“残碑”二字,既写出了庆历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倦复看”三字,则写出了诗人厌倦于这种社会现实的心境。这一句看似平平淡淡,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第二句“斯文岂是为游观”,接着诗人便从“残碑”联想到当时的文化教育。“斯文”一词,原意是指有教养的人,这里借指学问与道德。“游观”则是说,文人墨客们在这里游玩赏景,消磨时光。“岂是为游观。”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又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学问与道德的追求。这一转折,既承接上句,又开启了下文的议论。

第三句“一番栋宇开荒础”,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慨。“一番栋宇”指的是新建筑的房舍。“开荒础”是指开辟基石。这一句表面上是说眼前新建的房舍,实际上却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里的“一番”两字,既突出了新建的房舍,又暗示了诗人对于旧事物的厌恶之情。“开荒础”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事物的赞美与期待。

第四句“万古青螺点玉盘”则是进一步描绘眼前的山水景色。“万古”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沧桑之感,又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之情。“青螺”一词,形容山峰的形状像青色的螺壳,十分生动形象。“点玉盘”则是说这些山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玉盘中的珍珠一般美丽动人。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又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五句“鸟度云移人事换”,诗人继续发挥联想与思考。“鸟度云移”是形容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人事更是如此。这一句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又体现了他对于变化规律的认识。“人事换”三字,则揭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人类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拓展,又是对后一句的铺垫。

第六句“天高地大客愁宽”,诗人转而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天高地大”是形容天地宽广无边,象征着人生的无限可能与可能性。“客愁宽”则是说在这样广阔的天地之下,人们的忧愁也会变得相对轻松一些。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又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六丝小驻询遗俗,尚忆重华舞羽干”,诗人再次展开联想与思考。“六丝”一词,既指乐曲中的一段旋律,也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小驻”则表示停下休息的意思。这一句表面上是在描述一种音乐演奏的情景,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历史的记忆与传承。“尚忆重华舞羽干”,则是说人们仍然记得周文王在《韶》乐中翩翩起舞的故事,以此来激励后人奋发有为。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拓展,又是对后一句的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风光的描绘与对人间世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独特感悟。其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手法高超,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