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
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注释:
甲辰:即天宝十三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无月:没有月亮。十七夜:即七月十六日,诗人作此诗时已过中秋节,但天气仍很晴朗,故有此说。独皦然达旦:独自皎洁地一直到天亮。皦(jiǎo)然:明亮的样子。
译文: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经凭借白露洗明月,更派清风收乱云。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
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赏析:
《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开阔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诗人在月光下独自欣赏这美好的景色,感叹人间的美好事物已经消失殆尽,只留下那些纷乱的世事。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颔联“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诗人认为白露可以洗净明月,清风可以收敛乱云。这里的“洗明月”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而“收乱云”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和凄凉。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唤伴远犹闻。”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诗人观察到栖鹊在挑选树枝时表现出的犹豫和不稳定,而断鸿则在远处呼唤伴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尾联“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由于身体虚弱,诗人无法出门行走,只能在窗前倚柱长吟。这里的“倚柱长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而“夜向分”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中逐渐入睡的情景。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生活中的无奈和辛酸。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