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游青城,万仞穷跻攀。
巢居上官翁,许我分半山。
且言牡丹平,可卜茅三间。
报国未能忘,承诏遂东还。
蹭蹬意何成,看云徒汗颜。

【注释】

青城: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南,有道教宫观。

上官翁:指唐玄宗时的宰相裴休。“分半山”是说射洪(今四川射洪县)的陆使君把山的一半分给我,我得以建祠于射洪。

承诏:接受诏令,即奉命东归。

蹭蹬:失意不得志。

汗颜:惭愧的样子。

【赏析】

《赠射洪李郎中》作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诗人自出蜀后,曾遣僧则华到射洪拜访当地长官陆使君,求得一副对子,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及报国之志。此诗即是当时所作,共五首,这是第二首,言自己受恩于朝廷,不能忘怀报国之意,奉诏东归,心中十分不安。

全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自己从出蜀以来的仕途坎坷;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自己因奉旨东归而心情矛盾、不安;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达诗人内心矛盾、不安的原因。全诗感情真挚、沉痛。

“我昔游青城”,点明作者游历青城山的经历。青城山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著名风景胜地,山上有许多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上清宫。诗人在这里游玩时曾受到一位高僧的热情接待,这位僧人还为诗人写了一副对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副对子后来被诗人用作自己的题词,以此表明自己虽身处官场,但心却向往山林。“万仞穷跻攀”,形容山势陡峭,攀登不易。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初入仕途时的艰辛与困苦。

“巢居上官翁,许我分半山”,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境遇。这里的“上官翁”是指唐代官员的一种称呼方式,意思是说,我的官职虽然不大,但得到了一位地位较高的官员的帮助和关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帮助过他的高官的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地位并不稳固,随时可能失去权力或地位。

“且言牡丹平,可卜茅三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诗人在官场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助。而当听到有人为他指点迷津、提供帮助时,他又会感到欣慰和感激。这里提到的“牡丹平”是一种比喻说法,指的是官场中的争斗和纷争,而“卜茅三间”则是指诗人为自己准备的住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心态以及他对未来的看法与期待。

“报国未能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忠诚之心。尽管他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照顾,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与安危,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和阻挠,他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承诏遂东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他接到朝廷的诏书后,决定回到故乡成都去。这意味着他将离开他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官场生涯,离开那些曾经关心和支持过他的朋友们。然而,他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蹭蹬意何成,看云徒汗颜”,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无奈与失望之情。他感到自己在官场中的处境并不算太糟,但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看着天空中的云彩发呆,心中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助。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过程。

【译文】

当年我漫游青城山,山路陡峭险峻难以攀登。

住在上官翁家中做客,他对我格外关照,分了一半山给我住。

他说你将来能考状元,可以给你盖三间茅屋。

我报效国家的理想未竟,只得奉诏辞官回故乡。

我心中充满遗憾和羞愧,只能看云兴叹空自汗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