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堂堂韩有功,英概今可想。
从父有彦远,早以直自养。
始终临川学,力守非有党。
纷纷名佗师,有泚在其颡。
二公生气存,千载可畏仰。
【解析】
“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少年时期进入学堂读书,许多前辈学者聚集在堂上讲学。“成童”,即指年幼的儿童。“诸老”,即诸位老人或长辈。“席”,“坐”。
【答案】
译文:童年时进学堂学习,有许多前辈学者聚集一堂讲解学问。
赏析:首联点出主人公的求学之路是在学堂中开始的,而学堂里则有许多有学问的人。
颔联是写自己的老师。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对当时文坛上的浮华之风进行了有力的抨击。“韩有功”,即指的是韩愈。“英概今可想”,意思是现在还能想象得到韩愈的英姿和豪气。
颈联是写自己的父亲。“从父”,即父亲的兄弟。“彦远”,即韩氏家族中人称“韩五”的韩宗本(一说名宗本)的字。“彦远”,字宗本,韩愈的堂弟,与韩愈同族。“直养”,意为正直地培养自己。“非有党”,意谓没有偏私。
尾联是说韩愈和他的父亲都继承了韩愈的学术传统。“纷纭”,形容杂乱。“佗师”,指其他学派的教师。“泚”,这里是指韩愈的学说。“二公生气存”,意谓两位先贤尚在世上流传着他们的学说。“千载可畏仰”,意谓千年之后,后辈们还可以仰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