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罢淡无事,岸帻临前轩。
雷雨始退散,云月相吐吞。
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喧。
露萤阖复开,熠熠缀草根。
残暑会当去,孰敢厌炮燔。
四时莽相代,所叹岁月奔。
欢悰挽不留,白发生无根。
儿女日夜长,子且复有孙。
涧松偶未薪,野鹤犹孤鶱。
华表幸来归,馀事何足言。
【注释】
- 七月十一日雨后夜坐户外观月:七月十一日,农历七月十五。雨后夜坐,观月亮。
- 浴罢淡无事:洗澡完毕,觉得轻松无事。
- 岸帻临前轩:整理头巾,站在窗前欣赏月光。
- 雷雨始退散:雷雨刚停。
- 云月相吐吞:云和月相互映衬,互相吞吐。
- 风蝉断还续:微风吹过,使蝉声断断续续。
- 枝间终夕喧:树枝间整晚都传来蝉声。
- 露萤阖复开,熠熠缀草根: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发出光点。
- 残暑会当去,孰敢厌炮燔:夏日的炎热将要过去,谁敢厌恶烧烤?
- 四时莽相代:四季草木茂盛,交替更替。
- 所叹岁月奔:感叹时光飞逝。
- 欢悰挽不留,白发生无根:欢乐的心情无法挽回,白发却生根长出。
- 儿女日夜长,子且复有孙: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儿子还会有孙子。
- 涧松偶未薪,野鹤犹孤鶱:山间的松树偶尔没有柴火,野鹤孤独地飞翔。
- 华表幸来归,馀事何足言:幸运的是华表回到了家,其他事情不值得一提。
【赏析】
《八月十六夜玩月寄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正值七月十五日中秋节。诗中描写了作者在中秋之夜,观赏明月、倾听蛙鸣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情、友情的思念。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