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山第几重,采薇端可继高踪。
褰衣辟世锄三径,闭户求仁印五峰。
周室如何废常隶,楚人犹听集夫容。
大书元祐党魁传,今代岂无人姓龚。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人在南山第几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的向往和赞美。南山通常被视为高远、清净的象征,诗人通过“第几重”这样的表述,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山”为居所,这里的“山”可能指的是具体的某个山脉,如终南山等。
  2. 采薇端可继高踪:这里,“采薇”是一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原意为采摘野菜。而“高踪”则是指高尚的志向。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效仿先贤的隐居生活,继承他们高尚的精神追求。
  3. 褰衣辟世锄三径,闭户求仁印五峰:这两句描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两个方面。“褰衣辟世”意味着摆脱世俗纷扰,“锄三径”则是指清理庭院,保持环境的整洁。“闭户求仁”表示闭门不出,专注于修身养性;“印五峰”指的是刻下自己的名字于五峰上,以示自警和纪念。
  4. 周室如何废常隶,楚人犹听集夫容: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周室”指的是周朝,“废常隶”即废弃常规的官吏,这里指朝廷中的腐败现象。而“楚人犹听集夫容”则是指在楚国,百姓依然愿意听从并接纳贤能之人。
  5. 大书元祐党魁传,今代岂无人姓龚:最后一句,诗人用“大书元祐党魁传”来形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秉持正直,不随波逐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认为即使现在没有像他这样坚持正义的人,但未来一定有。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的诗歌,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