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越纸打残碑,尽是先皇御赐诗。
白发内人和泪读,为曾亲见写诗时。

【赏析】

此诗为王思任题《恭跋思陵宸翰拓本卷后》。据传,明思宗皇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公园)之后,其遗诏由内侍张彝宪传出,但因崇祯帝无子,遗诏中只写有“兄襄、弟福”二字。这引起了朝野极大的争议。王思任在这首诗里借古讽今,批评了张彝宪的不忠之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崇祯帝之死的惋惜之情。

首句“淡黄越纸打残碑”,以淡黄色的越纸打制残破的碑文,暗喻明朝江山已去,国运衰微。越纸,即越州府出产的纸张,质地较厚,色泽偏黄。这里用来比喻国家已经衰落。

颔联“尽是先皇御赐诗”,意指遗诏上所写的“兄襄、弟福”二字,乃是崇祯帝亲笔所书。然而,这些字迹却因为战火和历史的变迁,变得模糊不清,甚至难以辨认。这一细节揭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与残酷。

颈联“白发内人和泪读,为曾亲见写诗时”,描述了遗诏的传达过程中,内侍们因为悲痛而流泪的情景。他们曾经亲眼目睹过崇祯帝亲笔写下遗诏的那一刻,这份情感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间。

末联“谁使遗篇成祸水,空余血泪洒荒城”,则是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评价。这里的“遗篇”指的是遗诏,而“祸水”则暗指遗诏中所记载的内容。整首诗通过对遗诏的描绘和对其传递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