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恩重叠念龙钟,新赐淮阳地望崇。
才有筋骸堪策杖,更无情绪可忧公。
日思旧隐归何计,或问前程笑指空。
昨日凭高向西望,满川烟树雨蒙蒙。

淮阳书怀寄朝中亲旧

圣恩重叠念龙钟,新赐淮阳地望崇。

才有筋骸堪策杖,更无情绪可忧公。

日思旧隐归何计,或问前程笑指空。

昨日凭高向西望,满川烟树雨蒙蒙。

注释:

  1. 圣恩重叠念龙钟:圣恩深厚,我深感荣幸。
  2. 新赐淮阳地望崇:新赐予的淮阳地区地位崇高。
  3. 才有筋骸堪策杖:只有身体还算健康,可以拄着杖行走。
  4. 更无情绪可忧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感到忧虑。
  5. 日思旧隐归何计:每天都在想着回到过去隐居的地方。
  6. 或问前程笑指空:别人问我前程如何,我只能苦笑着回答说无法预料。
  7. 昨曰凭高向西望:昨天站在高处向西望去。
  8. 满川烟树雨蒙蒙:整个山谷里都是烟雾和树木,细雨蒙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淮阳(今河南淮阳)时写给朝中亲朋的一封信。诗人以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首句“圣恩重叠念龙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年龄已大,体弱多病。第二句“新赐淮阳地望崇”,诗人提到了皇帝对自己的赏赐,表示自己受到的尊重和信任。第三句“才有筋骸堪策杖,更无情绪可忧公”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清醒态度,没有因为个人的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接下来四句分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日思旧隐归何计”,“昨日凭高向西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无助。最后两句“满川烟树雨蒙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展示了其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同时,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