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立朝廷,平日有定力。
挺挺道乡公,面上无佞色。
谏书与天通,那暇顾荆棘。
墓祭记学宫,贤哉太守职。

【注解】

写古五首:指《魏晋南北朝诗》中五篇古诗。

其三:第三首,此为第三首。

束带立朝廷:系着束腰的衣服,站在朝廷上。束腰是古代的官服,这里用来形容太守在朝廷上的威仪。

挺挺道乡公:形容太守刚正不阿,像一位正直的官员。道乡公是东汉时期名将张纲的别号。

面上无佞色:脸上没有奸邪谄媚的表情。

谏书与天通:指上书给皇帝,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就像天意一般。

那暇顾荆棘:那有时间去顾及那些琐碎的小事,荆棘代指琐碎之事。

墓祭记学宫:在学校或祭祀场所举行的纪念性仪式。

贤哉太守职:真是一个有德行的好太守啊!贤哉,表示赞叹,贤,表示有德行的人。

【译文】

系起衣带站立于朝廷之上,平时就有坚定的意志。

挺直身姿如同道乡公,脸上没有奸邪谄媚的表情。

上书给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哪还有时间顾及那些琐事?

在学宫或祭祀场所举行仪式,真是一个有德行的好太守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古诗组“写古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描绘太守的形象,展示了其刚正不阿、有德行的品质。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意味。

第一句“束带立朝廷,平日有定力”,描写了太守站在朝廷上的形象,暗示了他平日里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第二句“挺挺道乡公,面上无佞色”,进一步描绘了太守正直的形象,他脸上没有丝毫虚伪和谄媚。

第三句“谏书与天通,那暇顾荆棘”,表达了太守直言进谏的精神,他认为只有直接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支持。而其他琐碎的事情则不值得他关注。这一句也体现了太守的智慧和远见。

第四句“墓祭记学宫,贤哉太守职”,赞美了太守在学宫中进行的祭祀活动,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活动。太守作为地方长官,有责任维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水平。而这次祭祀活动正是为了表彰和纪念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成就,这也是太守的职责所在。

最后一句“贤哉太守职”,是对太守的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其品德和能力的肯定和赞扬。整首诗通过对太守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其刚正不阿、有德行的品质,以及他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