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受偈自然灯,笔底光芒夜夜腾。
诗成十手不供写,凿齿敢对弥天僧。

【注释】:

和如庵 其五:作者自号,即和如庵主。

道人受偈自然灯:和尚给诗僧的偈(诗),是自然灯(指佛灯)。

笔底光芒夜夜腾:意思是诗人在夜晚创作时,笔底的光芒不断闪烁,照亮了整个房间。

诗成十手不供写:意思是说,当诗人完成一首诗时,十个手指头都不够用来书写。

凿齿敢对弥天僧:意思是说,即使是有智慧的僧人,也不敢面对这样的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老师——和如庵主的一首赠诗。《全唐文》卷九一四载:“《酬和如庵主》,和如庵,字清远,吴兴武康人也。咸通中以诗名,与皮、杜齐名。”这是一首题赠和如庵主的诗作。

第一句“道人受偈自然灯”,意为和尚给诗僧的偈语(诗),是自然之光。这里的自然灯,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如同一盏明灯一样照耀着诗人,使他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灵感。

第二句“笔底光芒夜夜腾”,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创作时的景象。这里的笔底光芒,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夜晚创作时,笔尖闪烁的光芒如同一束光柱,照亮了他整个的房间。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过程的热爱和专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才华和毅力。

第三句“诗成十手不供写”,则是对诗人创作能力的一种夸张描写。这里的十手,可以理解为多个手指头的集合,表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而“不供写”则表示诗人的作品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也揭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难度和艰辛。

最后一句“凿齿敢对弥天僧”,则是诗人对老师的一种赞美和尊敬之情的表达。这里的凿齿,可以理解为有智慧的人。而“弥天僧”则是一个比喻,表示老师在诗歌领域的成就如同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师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创作过程的描绘以及对老师赞美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也揭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难度和艰辛。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