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
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
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
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
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
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
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
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
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
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
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
【注释】
①浯溪:地名,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因唐元结《浯溪铭》著名。②期程:预定的行程。③度:过;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④中兴碑:指唐玄宗开元中为表彰李林甫、牛仙客功绩而立的《大唐中兴颂》。⑤紫翠屏: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⑥北归:指返回北方。⑦穷:尽。⑧横:横卧。⑨历历:分明貌。⑩沧浪缨:指长袍子。
【译文】
去年我到过浯溪,有王事要完成,定有期限。
夜半时分渡过湘江,只见满天星斗闪烁。
平生中我写过很多中兴碑文,曾梦见自己进入神人居住的紫翠屏风。
已经安排了返回北方时,准备十天走完这段旅程。
如今又何须去朝见天子,忽然看到这幅短轴画。
画中所绘的山峦清晰可见,无数青山耸立眼前。
白云覆盖着山腰,秋日的山气十分清爽。
我想拿一根长竹杖下临清流洗濯衣缨。
主人真是山水间的仙人,妙处让人心领神会。
可惜元顺已不在人世,千年后的人们仍然怀念。 赞美你的忠孝之情,寄予一幅幅画卷,更显不朽之名。
【赏析】
此诗作于元顺帝天历年间(公元1352-1370年),是诗人游历名山大川后所作。诗人通过题画,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题朱元顺浯溪图”点题,说明这首诗是为一位名叫朱元顺的人写的一首赞美他的诗。“元顺”,字仲达,号潇湘老人、石门居士,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有《潇湘杂论》《潇湘小记》等传世。“浯溪”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任刺史时所开凿,位于湖南衡阳市区东南。诗人曾两次游历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如《游城南十六首》中的《游城南至湘西》、《登岳阳楼》等。这些诗文中都提到了浯溪这个地方。
第一联:“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去年曾经游览过浯溪,当时有要办的事需要赶时间,所以只能匆忙地游览了。“王事”指的是公务,“有期程”指的是有期限。这里的“王事”可以理解为“公务”。
第二联:“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湘江上乘船过夜,夜晚天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心中充满了感慨。“湘水”,即湘江,是中国第五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省苗岭山脉,流经广西、湖南两省,注入洞庭湖。湘水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也是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湘江流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第三联:“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一生中撰写的许多中兴碑文,这些碑文都是关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政治改革措施。诗人在梦中进入了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中兴”指的是唐玄宗时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紫翠屏”是指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神秘莫测的境界。
第四联:“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北归的期待和决心。诗人已经做好了回北方的准备,并决心在返回之前尽可能多地游览这个美丽的江南地区。“穷攀登”表示诗人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欣赏这个地区的美景。
第五联:“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无奈。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一个没有意义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了。这里的“今朝”指的是现在,“复何朝”表示没有什么可追求的。“短轴横”指的是一幅短轴画,可能是一幅山水画或者是一首诗。
第六联:“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湘山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他清晰地看到了湘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显得那么青翠欲滴。这里的“眼”指的是眼睛,“历历”表示清晰明了的样子。“湘山”指的是湖南的山,这里的山是诗人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第七联:“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这两句描写了山腰处的白云和山上的建筑。白云覆盖着整个山腰,山上的建筑也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著”表示覆盖着的意思,“秋气”表示秋天的气息。
第八联:“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想要拿起手中的短策去洗涤身上的尘埃。这里的“扶”指的是拿着的意思,“短策”可能是指短柄的手杖或者是一把短剑之类的武器,用来清洗身上的污秽。“濯沧浪缨”则是指在水中洗涤衣帽之类的东西。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大海或者江河湖泊,“缨”表示衣带或者帽子之类的东西。
第九联:“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主人的赞美之情。主人就像是一位山水中的仙人一样,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境界。这里的“主人”指的是那位山水中的仙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是某个人的名字。“妙处”表示奇妙的地方,“心自评”表示自己内心评价。
第十联:“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元顺的哀悼之情。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千年以来的人们仍然怀念着他的事迹和成就。这里的“元顺”指的是元顺帝,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侄子,后来成为了元朝的一位皇帝。
第十一联:“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的祝愿寄托在纸上的愿望。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他对这位山水中的仙人的敬仰之情传达给他的朋友们和家人们。这里的“赏音”指的是欣赏音乐或者是欣赏大自然的声音等等。“幅纸”表示一张纸,可能是一幅画或者是一封信之类的东西。
第十二联:“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留名千古的愿望。他将自己的名字与这首诗歌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作品流传下去,成为永恒的传奇。这里的“疥公”指的是一位名叫疥公的人,他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是某个人的名字。“不朽名”表示永恒的名声或者是一个不朽的传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