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十日馀,留滞别人居。
借吏抄陈作,黏碑学草书。
烟清数村晓,月落一潭虚。
吾自疑秋色,那堪树木疏。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注意要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萧条”、“留滞”、“借吏抄陈作,黏碑学草书”、“数村晓”、“月落一潭虚”“吾自疑秋色,那堪树木疏”。

【答案】

译文:

十天左右的时间,滞留在别人家。借用官吏抄写陈作,模仿草书粘在石碑上。清晨,村落里烟霭清朗;傍晚

,月光洒满一潭秋水。我怀疑秋天的色彩,更觉得树木稀疏凋零。

赏析:①首联“留滞”二字点明时间之久。“萧条十日馀”交代了时间的长短。“留滞别人居”则表现了诗人的

心境。“他人”是作者的代词,“他人家”是作者的实指,表明诗人被留在他家居住。“他人”是泛指,也暗合

下句中的“吏”。“他人”即别人的住所。②颔联“借吏抄陈作”是说诗人借了官府的书吏来抄写《周易》的原文,而

“学草书”则是模仿草书字迹,将《周易》抄写在石碑上。③颈联“数村晓”与杜甫《春望》中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红”

相类似,都是以色彩描绘景物,渲染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月落一潭虚”则写出了夜晚月落之后的景象,给人以幽

静、空阔之感,同时与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哀伤之

情。④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哀伤之情。“疑秋色”是说诗人怀疑秋天的颜色,因为

自己身临异乡,身处异地,难以分辨秋天的颜色。“那堪树木疏”是说哪堪看这稀疏的树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