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曾仗使节,惠浃东吴民。
岂无贤大夫,平反孰与君。
省户昔郎潜,渴见老成人。
赐还席未暖,被遣日已新。
疮痍要抚摩,秋荼伤吾仁。
掾吏熟官长,定不专惠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诗名《送向履方吏部提刑浙西》。下面逐句解释:
君曾仗使节,惠浃东吴民。
你曾经依靠使者的职权,恩泽遍及了江东百姓。
岂无贤大夫,平反孰与君。
难道没有贤能的大夫,谁能够比得上你?
省户昔郎潜,渴见老成人。
以前的官员中有些是隐士,非常渴望见到像你这样的老成持重之人。
赐还席未暖,被遣日已新。
朝廷赐予回乡的座位还未焐热,就被派往新的职位上任。
疮痍要抚摩,秋荼伤吾仁。
国家遭受创伤需要抚慰和医治,秋天的茶味让我感到心酸。
掾吏熟官长,定不专惠文。
下属对长官都很熟悉,肯定不会偏袒你的恩典。
赏析:
此诗是苏东坡送别友人向履方的一首赠行诗。全诗通过叙述向履方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第一联:“君曾仗使节,惠浃东吴民。” 表达了苏东坡对向履方曾经依靠使节之职,使得江南百姓得到恩惠的赞美。“使节”,即外交官或使者,他们往往负责传达朝廷的命令或处理外交事务,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诗人将向履方比作是一位能够惠及民众的使者。
第二联:“岂无贤大夫,平反孰与君。” 则表达了对向履方作为一位贤良大夫,能够在政治斗争中公正地为受害者辩护的赞赏。这里所说的“平反”,是指纠正冤屈、平雪冤狱,这是古代政治中的一项重要职责。诗人认为,向履方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了其他可能的人选。
第三联:“省户昔郎潜,渴见老成人。” 进一步描绘了向履方过去的生活状态和其作为一位成熟稳重、值得尊敬的老者的形象,暗示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向履方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才华。
第四联:“赐还席未暖,被遣日已新。” 描述了向履方刚从朝廷获得荣誉后又被派往另一个职位的情形,这种经历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无奈。诗人用“被遣”一词来表达对这种变化的感受,同时也暗含了对向履方未来前途的祝福。
最后两联:“疮痍要抚摩,秋荼伤吾仁。”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当前困境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以及他对那些因战乱而受到伤害的人们的痛苦感同身受。这里的“秋荼”指的是秋季的茶叶,常用来形容苦味,这里用来比喻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第五联:“掾吏熟官长,定不专惠文。” 则是对向履方的一种肯定,表明尽管他即将离开,但他的下属们对他都很了解,不会因为他的离任而失去对他的信任和尊重。这里的“惠文”指的是施舍恩惠的行为。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经历和品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现了苏东坡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