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两鸣鹊,声好色亦美。
曾陪织女驾,或是窦家子。
谁云屋上乌,可厌不可迩。
乌能逐人好,鹊竟误君喜。
乌鹊莫爱憎,鸡虫任生死。
诗句释义:
- 庭前两鸣鹊,声好色亦美。
- 描述的是两只喜鹊在庭院中欢快地鸣叫,其声音悦耳动听,同时其美丽的羽毛也让人赏心悦目。
- 曾陪织女驾,或是窦家子。
- 提到这两只喜鹊曾经陪伴过天上的织女和地面的窦家之子。这里“窦家子”可能是指窦姓的贵族后裔,而织女则是神话中的天帝之女,常在七夕节被人们所纪念。
- 谁云屋上乌,可厌不可迩。
- “乌”指的是乌鸦,这里用乌鸦来比喻那些令人讨厌却又靠近不得的小人或事物。乌鸦因其叫声和外观而被认为不吉利,因此在这里用来警示或警告某种不好的东西。
- 乌能逐人好,鹊竟误君喜。
- 乌鸦不能追随好人(即跟随那些真正有美德的人),而喜鹊最终却误了别人的好事(即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别人失望)。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鸦与喜鹊的不同命运的评价,前者因自身性格而导致不利结果,后者虽小但最终能够带来好运。
- 乌鹊莫爱憎,鸡虫任生死。
- 最后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劝诫。这里建议人们不要过分区分是非、好坏,而是要像乌鸦和喜鹊一样,对待生活中的事情要客观公正,不要过于偏激和执着。
译文:
庭前两只喜鹊,叫声美妙羽毛漂亮。
曾伴随织女飞升,或许也曾是窦家的子弟。
谁说屋上的乌鸦,讨厌又难以接近?
乌鸦追逐善人,喜鹊却误了好事。
乌鸦和喜鹊都各有所长,不要因小失大,也不要因爱生恨。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庭前的喜鹊,寓意着人生中的各种境遇与选择。喜鹊因其美丽和吉祥的寓意而受到人们的欣赏;乌鸦则因其叫声和外观被视为不祥之物,被世人所厌恶。诗中通过对乌鸦和喜鹊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不应过于偏执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它们的本质和内在价值。此外,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和淡然,即使面对不吉之物,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其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