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灏元气淳,茫茫太古迹。
文巧不胜烦,发机自三画。
盟诅复诰誓,民心日浇弊。
荡然近太初,祖龙亦深意。
倾夺损生理,世人多夭死。
诚哉象系言,乾坤有时毁。

【注释】

  1. 灏灏:广大、浩瀚的样子。
  2. 淳(chún):纯朴的意思。
  3. 发机:指开始行动。这里指创作文章的开端。
  4. 盟诅(zǔ)复诰誓:古代一种迷信行为,认为用符咒或誓言可以驱邪降福。盟诅指订立盟约,宣誓;诰誓指宣读诏令,颁布命令。
  5. 浇弊:败坏。
  6. 太初:即《易经》中的“大始”,指宇宙万物产生之初。
  7. 祖龙:传说中夏朝君主大禹的父亲鲧(音hun),因治水有功而被舜禅让,后来被尧杀死,民间传说他是水神。
  8. 倾夺损生理:指政治上的倾轧和夺取导致社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9. 毁:毁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从自然到人事,由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步步展开,最后归结到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联“灏灏元气淳,茫茫太古迹”二句,是说浩荡的元气淳朴而纯正,茫茫太古遗迹历历可寻。诗人以自然界的大气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文巧不胜烦,发机自三画”二句,是说文章巧妙却让人感到厌烦,因为它只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意思。诗人用“文”字来形容“太古遗迹”,既表明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又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颈联“盟诅复诰誓,民心日浇弊”二句,是说盟誓和诰令之类的迷信活动,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污染。这里的“浇”字,原意是水溢出来,引申为污染。诗人指出这种迷信活动的危害性,并以此作为抨击时政的手段。
    尾联“荡然近太初,祖龙亦深意”二句,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荒唐的行为已经荡然无存,而像黄帝那样的贤君也自有他的深意。诗人以黄帝为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他既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关注到了现实的困境。因此,在诗的最后两句,他用黄帝这样的贤君来象征国家的未来,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与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