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虽谩不曾关,宾客从他自往还。
连日山寒声影绝,蒲团危坐更安闲。
【注释】
柴门:指草庵的门。谩:空;徒然,白白地。关:关闭。从他:任其自然。蒲团:即蒲团床,一种用蒲叶编成的坐具。危:安闲。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画竹以抒写自己的隐逸之志。全诗语言简练、质朴,寥寥数语,便把一幅幽雅的山居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前两句“柴门虽漫不曾关,宾客从他自往还”,意思是说,这间茅草盖的小庵门虽然虚掩着,但主人并不去管它,来客来了就让他们进来,主人也随他们去了就让他们出去。这两句话写出了主人不拘礼法、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隐士本色。后两句“连日山寒声影绝,蒲团危坐更安闲”,进一步点明诗人所居之地,是深山中一座清幽绝俗的茅庵。“连日山寒声影绝”,描绘出冬夜山中寒冷而寂静的环境。“蒲团危坐更安闲”则表现诗人在此安闲自得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断,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安详、悠然自得的心境。
此诗为题画诗。首句点题,说明这是一间茅草盖的小房。次句写主人不拘小节,任客人出入自由。第三句写寒气逼人,连声音都消失了。末句点破题面,道出了诗人的心境,即在这里安闲自在地生活。全诗语言简炼,描写细腻。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理论家杨慎《升庵诗话》:此篇乃仿惠崇《春江晚景》笔意,而略变其制,亦自有妙处。
清代纪昀《瀛奎律髓解注》:此篇题云“杂咏九首”者,非专咏一物也,盖寓言于松菊之俦,而托之于兰竹之伦,故取诸物以寓其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