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收功名,要在少壮时。
今予四十强,才短良时遗。
俯首入掾曹,所托真一枝。
动静系他人,何异马受縻。
事业乖圣贤,饥寒愧妻儿。
浩歌望青云,致身分已迟。
江湖久去眼,终日怀钓丝。
元恕知我深,爱恶非众随。
怜我事冗宦,役役犹儿嬉。
十日不一见,敢以奔走辞。
与子结永好,交情保无移。
相从文酒欢,晚岁沧洲期。

曾元恕:字彦先,北宋诗人、词人。累日:连着几天。以诗垂寄: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依韵和答:依照原诗的韵脚写一首诗作为回答。

译文:

我丈夫收功名,要在少壮时。

我四十强,才短良时遗。

俯首入掾曹,所托真一枝。

动静系他人,何异马受縻。

事业乖圣贤,饥寒愧妻儿。

浩歌望青云,致身分已迟。

江湖久去眼,终日怀钓丝。

元恕知我深,爱恶非众随。

怜我事冗宦,役役犹儿嬉。

十日不一见,敢以奔走辞。

与子结永好,交情保无移。

相从文酒欢,晚岁沧洲期。

赏析:

这首《和答曾彦先》是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作者应曾元恕的求诗而作。曾元恕为北宋文学家曾巩之子,与苏轼友善。曾巩在《曾氏世谱序》中称:“余之门人皆能文章,而轼独以其气节超卓出群……吾家子孙其勿忘取法焉。”此诗即是苏轼对友人曾元恕的一种勉励。曾元恕自述平生志业有四:一“立功名”,二“建事业”,三“立节义”,四“传后学”。苏轼对曾氏父子的这四件事十分赞许,所以这首诗就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展开来写,赞扬友人的高尚品德,勉励友人早日实现自己的志愿。其中第四联最为精粹。诗人通过比喻,把朋友的才能比作马鞭,把他的品行比作马缰,把朋友的事业比作马鞍,生动地描绘了曾氏兄弟的高尚品格和远大抱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期望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