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休宁闲斋,空肠味陈编。
他人保无过,岁满犹自迁。
矧君资性好,进业补未全。
材长老松干,气强直弩弦。
坐养青云资,归著要路鞭。
君家新蔡后,清节能世传。
岂必因赏格,荐状期联翩。
鄙人忝末契,相识由童颠。
忧怀自足感,况复别绪缠。
君其慰我私,北鸿附新篇。
【注释】
送吴令常甫之武平:送给吴县令吴常甫去武平的饯别诗。
政休宁闲斋,空肠味陈编:政事清静,心无旁骛,可以专心读古书。
他人保无过,岁满犹自迁:别人即使没有什么过失,年岁一满也会调换官职。
矧君资性好,进业补未全:何况你天资聪敏,学业尚未完成。
材长老松干,气强直弩弦:你的才干比老松的坚韧、直弩的强劲还要强。
坐养青云资,归著要路鞭:等待时机,就能得到高官厚禄。
君家新蔡后,清节能世传:你的父亲是新蔡人,有清正廉洁的名声,能够流传后世。
岂必因赏格,荐状期联翩:不一定因为奖赏而推荐我,我的举荐状会接连不断地来。
鄙人忝末契,相识由童颠:下臣很惭愧,我们之间没有深交,认识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忧怀自足感,况复别绪缠:忧虑的心情已经足够了,何况还有离别的烦恼缠身。
君其慰我私,北鸿附新篇:希望你能宽慰我的心情,就像北方的飞鸿一样,给我送上新的诗篇。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即点明“政”字,表明吴令之官位非同一般,且“政休宁闲斋”,则吴令之官任亦非平凡。次句用典,言吴令之官任虽非平凡,然其人却能专心读书、潜心学问,不枉此官。以下六句,写吴令之为人。“他人保无过”一句,以反诘语气强调吴令之为人正直,不会因循守旧。“岁满犹自迁”两句,又从另一个角度强调吴令之才高八斗。“矧君资性好”,以感叹的语气,进一步突出吴令之才高,“进业补未全”,“材长老松干”,更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其才能出众。“气强直弩弦”、“坐养青云资”两句,又分别从气质和前途上对吴令之加以赞扬。这四句,将吴令之的人品、才学、前途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作了全面的概括,使读者对吴令之的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
中间八句,写诗人与吴令之的交往。首二句说:“鄙人忝末契,相识由童颠。”意思是说诗人很自卑,与吴令之只是一面之缘而已。“忧怀自足感”,则是说自己虽然很自卑,但是并不因此感到不快或沮丧。“况复别绪缠”,则是说即使自己很自卑,也不会因此而产生别的什么情绪。这四句,表现了诗人与吴令之交往时的心态。接下来六句,则写了吴令之于诗人的影响。“君其慰我私”三句,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吴令之对诗人影响之深。“北鸿附新篇”一句,更是将这种影响具体化,形象化。“北鸿”本指北飞的大雁,这里借指书信。“附”字既写出了书信的性质,又写出了它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最后二句,是对吴令之的劝勉。诗人希望吴令之不要因为自己的赏识而过分看重自己,而是应该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北鸿附新篇”一句中,“新篇”既指新作的诗词,也指新近得到的赏识,都是诗人所希望看到的。
此诗结构谨严,语言流畅自然。开头两句点出题意;中间八句写诗人与吴令之交往;后四句写诗人对吴令之的劝勉。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在章法上,起承转合皆有照应,如“政休宁闲斋”,“坐养青云资”,“北鸿附新篇”,都紧扣主题“送吴令”。在用字方面,多用典故,如“清能”、“老松”、“直弩”等等,使诗富于文采。此外,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