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注释:
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七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景的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客路逢寒食”,诗人在清明节这天,独自行走在客途中,感受着寒食节的气息。这里的“客路”指的是旅途之路,而“寒食”则是指清明节这个特定的节日。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孤独行走在旅途中的感受。
“禾秧出已齐”描绘了田间的景象。这里的“禾秧”指的是田间的庄稼,而“出已齐”则表示已经长成了整齐的样子。诗人通过这句诗,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农田的丰收景象。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这里的“清溪”指的是清澈的小河,而“三汊”则表示河中有三条岔口。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小河水面已经变得很浅。而“白鹭一行低”则描绘了成群的白鹭在水边飞翔的情景。
“禊饮心何在”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思考。这里的“禊饮”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而“心何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活动的迷茫和困惑。
“茅峰路恐迷”则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慨。这里的“茅峰”指的是山上的茅草,而“路恐迷”则表示山路崎岖,难以辨认。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整首诗以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