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地二数至七,开天之天识量疾。
荡然独立放全身,莫问诸方悉不悉。

【注释】

天一:即数的开始,指“一”。地二:即数的结束,指“二”。

至七:从“一”到“七”,共七个自然数。

开天之天:即“始天之天”,即宇宙开始时的天地状态。识量:见识与度量、气度。疾:快。

荡然:形容无拘无束、超逸的样子,这里指超越一切束缚。

独立:独自存在,不依附他人。

莫问诸方:不要询问各方的情况。诸方:指各处或各方地方。悉:都。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钱大昕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字塘南,号竹吾,又号潜研,浙江嘉善人。他的学问博通群经,精通天文历法和音韵训诂之学,著有《二十二史考异》等书。这首诗是钱大听应友人的邀请而作,表达了他豁达开朗、洒脱超逸的生活情趣。

诗的前四句说,在自然界,数的开始是“一”,结束于“七”,从“一”数到“七”共有七个数字;从“天”的开始到“天”的终结,宇宙的起始和终点都是“一”,“一”就是宇宙的开始和结束。诗人把“数”、“天”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广阔无边,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奥秘探索的无限向往。

“开天之天识量疾”,意思是,在宇宙万物中,“一”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古老的,因此它有着最大的容量,拥有着最快的速度,能够容纳万象,包罗万象。这里的“识”是指认识能力,“量”是指能力大小,“疾”在这里用来形容速度快、敏捷。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现了自己对于宇宙奥秘的渴望和对知识、学问的追求。

后四句说,在人生境界上,要像“一”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也不要过于关注那些琐碎繁杂的事情;要像“七”一样,独树一帜、独具风采,但也不要去过分追求那些繁华喧嚣的地方。诗人通过对这两组事物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荡然独立放全身,莫问诸方悉不悉。”诗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像“一”那样,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受外界干扰,不被世俗所累;同时,也要像“七”那样,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不被平庸所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过上充实快乐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