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传家大府开,苍生久已待盐梅。
我虽潦倒山林下,会听中天紫诏来。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原文及注释
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其六
忠孝传家大府开,苍生久已待盐梅。
我虽潦倒山林下,会听中天紫诏来。
注释
- “忠孝传家”:“忠孝”在古代文化中是重要的价值观,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父母的孝顺。在这里,“忠孝传家”意味着家族的传承不仅仅是财富或地位,更重要的是忠诚和孝顺的品质。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个人品德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 “大府”:这里的“大府”可能指的是政府机构,或者更广泛地指一个权威和权力的中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政府被视为国家治理的中心,负责制定法律、政策和管理社会。因此,“大府”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权力的中心或权威的象征。
- “苍生”:在中国古代,“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或老百姓。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福祉。在这首诗中,“苍生久已待盐梅”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民众长久以来渴望公正、稳定和政治清明的深切同情。
- “潦倒”:形容处境困难,生活艰难。这里可能反映了诗人自己虽然在政治或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自己的抱负和才能未得到充分的施展,从而感到一种失落或挫败感。
- “中天紫诏”: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紫诏”(一种象征权力和天命的文件)往往与帝王的命令或圣旨相关联。这里的“中天紫诏”可能意味着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即将到来,暗示着某种重大的变革或决策即将发生。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忠孝传统美德的推崇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从“忠孝传家”到“苍生久已待盐梅”,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特别是最后两句,“我虽潦倒山林下,会听中天紫诏来”,不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境遇,也隐喻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经历与挫折,同时期待着新的转机和机会的到来。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