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
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

注释:

  1. 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
  2.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
  3.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
  4. 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
    赏析:
    薛端明的《章三首》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薛端的生平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和杰出贡献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土林。”,描述了薛端的早期成就。他因为学问出众而名声大噪,就像鸟儿在树林中飞翔一样引人注目。这里的“飞腾”象征着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同时,“蔼土林”也暗示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受到人们的尊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薛端早期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进一步描绘了薛端在晚年的成就。虽然他已经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崇高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这里的“九重”指的是宫廷,而“嗟”则是感叹的意思。诗人通过“嗟见晚”表达了对于薛端晚年成就的感慨。同时,“诸老”指的是与他交往的朋友或同僚,他们希望与薛端建立更深的关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薛端晚年成就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描绘了薛端在晚年时的遭遇。虽然他有着很好的机会和条件,但却没有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这里的“亨嘉会”意味着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而“平治心”则是指内心平静、稳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薛端晚年遭遇的惋惜之情。

第四句“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无论是在讲学还是其他方面,薛端都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杰出才华。因此,每当遇到合适的机会或场合时,人们都会想起他的名字并为之吟诵。这里的“梁父”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而“重吟”则意味着反复吟咏。这两句诗总结了薛端在各个时期的卓越表现,并表达了诗人对他一生成就的赞美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