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也吾尝友,天乎独异渠。
仕无通籍禄,家有厚斋书。
讲说来匡鼎,风骚藉子虚。
争荣森窦桂,训不负蕃畬。

【注释】

冯仪:人名,作者的朋友。

子也吾尝友:我曾在友人的家中作客。

天乎独异渠:上天怎么如此不同一般的人呢?

仕无通籍禄:在官没有俸禄。

家有厚斋书:家中有丰厚的书籍。

匡鼎:指匡衡,西汉人,以匡衡为官清廉著称。

风骚藉子虚:指《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子虚赋和乌有先生之辞,借指文章。

窦桂:指汉武帝时,魏郡人窦广国,因罪被削去两城爵位,后得到赦免,赐封五株侯,食邑六百户。

蕃畬(mé):古代一种耕种方法,即畲法。

【赏析】

《亲友冯仪之运干挽章三首》是元代诗人郑光祖的一首悼亡诗。全诗共三首,此为第三首。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冯仪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冯仪生前生活情况的追忆。“子也吾尝友”,回忆起自己与冯仪的交往。“天乎独异渠”,感叹冯仪与众不同的才华。“仕无通籍禄”与“家有厚斋书”,则描绘了冯仪的生活状况,他在官场中没有获得任何地位和俸禄,却拥有丰富的书籍和学问。这两句反映了冯仪虽然生活清苦,却依然坚持学习、研究,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中间八句则是对冯仪去世的哀悼和对他的评价。“讲说来匡鼎”,回忆了他曾经用学问帮助国家稳定局势的故事。“风骚藉子虚”,则赞扬了他的文采和才华。“争荣森窦桂”,表达了对他生前努力争取荣誉、成就事业的赞赏。“训不负蕃畬”,则是对冯仪死后仍能留下教诲的期望。这几句反映了诗人对冯仪的高度评价和怀念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对冯仪一生的评价和总结。“森窦桂”,比喻冯仪如同茂盛的树木一样高大挺拔,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训不负蕃畬”,意味着他的教导和成就将永远传承下去,不会被遗忘。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冯仪的崇敬之情和对他留下的遗产的认可。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含蓄,通过对冯仪生平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去世的哀悼,展现了他对冯仪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与冯仪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