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
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
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
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诗句释义与译文
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
- 关键词注释:商伊、颜、五湖间
- 诗意赏析:诗人表达了对学术的追求和对教师的敬仰之情,梦想中寻找良师益友,在广阔的湖泊间追寻知识。
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
- 关键词注释:誓、仁三月、亲炙、雪万山
- 诗意赏析:诗人承诺遵循誓言,致力于仁德,并愿意忍受艰辛,前往遥远雪山求教。
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
- 关键词注释:浪浮、蜗战角、排云、豹窥斑
- 诗意赏析:诗人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浪中的蜗牛以及天空中的战旗,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卷,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 关键词注释:还丹、尘凡骨、先生
- 诗意赏析:通过“还丹”象征修炼成仙,希望借此改变尘世的肉体;同时表达抓住机会学习高人的智慧,希望能够超越凡人。
作品赏析与评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者的敬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外,诗人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和理想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写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谒夔门桂帅》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阳枋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追求。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北宋时期,当时文人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观点。这首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诗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结语
《谒夔门桂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抱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