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
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
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
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
天宁节后筵口号
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
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
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
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
注释:
- 流虹:指彩虹,象征吉祥和美丽。
- 启圣际:开启圣明的时代。
- 湛露:指甘露,象征恩泽。
- 腾踏欢声:形容人们欢庆的脚步声。
- 击壤:古人的一种娱乐方式,用土块拍打地面。
- 氤氲:指云雾缭绕,形容吉祥的气息弥漫四周。
- 中和颂:歌颂和平的诗歌。
- 封禅篇:指祭祀天地的礼仪诗文,这里指对前人的赞美之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天宁节后宫廷宴会盛况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喜庆祥和的画面。
首联“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描绘了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同时,甘露滋润大地,象征着皇帝的恩泽惠及百姓。
颔联“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人们的喜悦氛围。他们欢笑着敲打着土块,仿佛在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吉祥的气息,仿佛连烟雾都变得清新起来。
颈联“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则是诗人对过去帝王功绩的赞颂。他不仅歌颂了当前的盛世,还回顾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帝王们所做出的贡献。
尾联“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感激之情。他感谢皇帝的力量让他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同时也祝愿皇帝的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整首诗通过对天宁节后宫廷宴会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喜庆祥和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盼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