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相望烟树,旬月不绝篮舆。
漱石枕流戏彩,浮家泛宅南湖。

【注释】南湖:泛指西湖。何茂恭:名不详,作者的友人。

十里相望烟树。烟树:指烟雾缭绕的树林或山景。十里,形容距离不远。

旬月不绝篮舆。篮舆:用竹、木等材料编织成的车子。篮车,一种轻便的车。旬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漱石枕流戏彩。漱石:洗刷石头上的泥沙。枕流:躺在溪流里睡觉。

浮家泛宅南湖。浮家:随水而漂流的居所,泛舟:泛舟水上。南湖:指杭州西湖,当时为北宋都城。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作者因上奏《论乞修河状》,被贬知陈州时。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西湖,偶遇友人何茂恭,即兴写下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与友人相望于烟波浩淼的西湖边,十里外就能看到对方。“烟树”二字,既写出了景色之美,也暗寓了时间之长。“旬月”是说不太久,但已足够让人产生思友之情,所以次句说“半月不绝篮舆”,意即半个月来,他乘坐着小轿,往来于湖滨之间,不断地去拜访朋友。

后两句描写与友人在湖滨游玩的情景。“漱石枕流”一句,既写了游人的动作、神态,又写出了环境之清幽;“戏彩”则写出了游人的欢快心情和愉悦的心情。“浮家泛宅”一句,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一同乘船泛湖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西湖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尚——文人雅士们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