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如疾雷雹如芋,积雪如丘壅道路,蒋侯车驰挽不住。
见说西人复啸聚,目视阴山欲飞去。
蒋侯文如江海注,一决万里无尽处。
笔落在纸成云雾,气吞云梦八九数。
力转丘山缚螭虎,终日笑言公不怒。
三军号令成樽俎,羌戎胆落汗流跗,边人乃至歌五裤。
昔夸禁中得颇牧,今见南阳称召杜。
前席宣室疑已暮,勒功燕然无可慕。
归来遍作人间雨,杕杜吾当为君赋。
【注释】
颖叔:指韩愈的学生颍川人李观。帅临洮:统率临洮,即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岷县。
风如疾雷:狂风大作,声势猛烈;雹如芋:冰雹大如芋头,形容天气酷烈。壅道路:堵塞道路。蒋侯:指古代传说中的蒋子文,据《搜神记》,蒋子文为三国时吴国将领,死为鬼,常乘白马,执戟,周行江淮,为人排难解纷。此借指李观的官职。
西人:指吐蕃。复啸聚:又聚集起来。目视阴山:目光凝视阴山,表示要发兵。欲飞去:像飞一样想离去。
江海注:江河大海都注入。一决万里:一挥而可达到万里之外。
笔落:指写文章。成云雾:指文章气势磅礴,有如云烟弥漫。气吞:气势可以吞没。云梦八九数:云梦泽在今湖北武汉市附近,面积很大,这里形容文章气势浩博。
力转丘山:力量足以转动大山,比喻用文笔征服敌人。缚螭虎:《左传》载,鲁定公十年,孔子说:“夔一足,舜舞干羽。”后以“缚龙蛇”、“缚蛟龙”等称能言善辩的人。终日笑言:整天谈笑自如。公不怒:你(韩愈)不用生气。
三军号令:指军队的命令、号令。成樽俎:指命令已定,不必再讨论。羌戎胆落:使羌、戎两族的军队胆怯恐惧,汗流浃背,不敢进攻。
昔夸禁中得颇牧:过去在宫廷中得到裴度,称赞他很有才能。今见南阳称召杜:现在看到韩愈的文章,也能称赞其才情。
前席宣室:以前曾在皇帝座前进献意见。疑已暮:怀疑已到晚年。勒功燕然:勒功建碑于燕然山,指立下大功。无可慕:没有什么可羡慕之处。
归来遍作人间雨:回到故乡后,到处给百姓带来好处。遍作:普遍做到。人间雨:给人间降下的及时雨。
杕杜吾当:我应当为你赋诗一首。杕杜:《诗经》中有《小雅·北山》篇:“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相乐,琴瑟友之。”杕杜,孤独的样子,这里借指友人。
【赏析】
此篇是韩愈赠李观的序,通过赞扬李观的文学才华和武功,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共同事业的向往之情。
首联两句点明李观统率临洮的事迹。“风如疾霆”,狂风骤起,声势猛烈,与下文“冰雹如芋”相应;“积雪如丘”,大雪压顶,道路不通;“蒋侯车驰”,御驾亲征,威武之师不可阻挡。这四句极言李观统率临洮时的严峻形势和李观指挥若定的雄姿英发。
颔联两句写李观收复临洮的胜利,吐蕃又集结兵马,准备发动叛乱。“西人复啸聚”中的“复”字,不仅表现了吐蕃军队的猖狂和凶悍,同时也反映了李观收复临洮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必胜的信心。“目视阴山欲飞去”,写出了吐蕃军队溃散的惨状,也表现了唐军胜利后的高昂情绪。
颈联两句写李观收复临洮的功绩。李观文才出众,“文如江海注”(江海都是水,注是灌注的意思),他挥笔如江海倾泻,所向披靡。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出类拔萃,“一决万里无尽处”(《送李愿归具有》);他能够一举平定吐蕃叛乱,将功铭诸青史。这几句既赞美了李观的文才,又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同时表明他这次出征是一次辉煌的军事胜利。
尾联两句写李观凯旋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为之震动。韩愈听说李观凯旋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高兴,他写道:“三军号令成樽俎。”李观凯旋而归,长安城内一片欢腾;“羌戎胆落汗流跗”,吐蕃等少数民族闻讯后,无不胆寒心惊。最后两句还表达了韩愈对李观的深情厚意。他在《送李愿归具有序》里曾提到李观“平生所好者甚众”,韩愈认为李观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才。“前席宣室疑已暮”,韩愈在长安任职时,曾多次与皇帝议事论政,但总以为时间还早,没有结束的意思。(“前席”语出《汉书·东方朔传》:“上问朔曰:‘何谓’,朔对曰:‘乃所谓‘前席殊未安’者也。’”)后来韩愈听到李观凯旋的消息后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后两句写韩愈感慨时光流逝,希望李观能早日成就一番大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李观的深情厚谊。
全篇以赞颂为主,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友人事业成功的美好祝愿。
此篇结构谨严缜密。开头先点名,再写事,然后抒情议论。中间部分,先从李观的军事才能入手,然后进一步歌颂他的文才和武功,最后再抒发自己的感情。层次清楚,脉络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