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害须当去,无为煦煦仁。
可怜永某氏,爱鼠却伤人。

燕居十六首其十四 物害须当去,无为煦煦仁

在古代中国,诗歌不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家庭中鼠类问题引起的伦理冲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与人伦道德的深刻见解。诗中的“燕居十六首”是宋代彭龟年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于世。本诗“其十四”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折射出人的道德抉择和社会伦理的深层意义。

第一句“物害须当去,无为煦煦仁”,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生物侵害的直面态度,强调了不应过度溺爱而忽视了应有的界限和责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态度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平衡。

第二句“可怜永某氏,爱鼠却伤人”,则转向了人的角度,以“可怜永某氏”自指,暗示了个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矛盾与困境。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后果的深刻思考,即个人的善行可能因为过于迁就他人而带来负面结果。此句揭示了个体行为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导读者反思如何在个人善行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整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它教导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环境挑战时,应保持理性与适度,既不过度纵容也不过分严苛,以求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艺,更能从中汲取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这不仅仅是对古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追忆,更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