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对诗歌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的意思是:我侄子把竹杖寄给我,这是用竹皮制作的。“赠”,是赠送的意思,这里指送竹杖;“侄”,这里指侄子。“面”,用竹子做的皮;“毛竹”,即毛竹,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一种竹子。“竹杖”,就是拄着竹杖;“寄”,是寄给的意思;“人面”,指竹皮;“竹杖四”,指四个竹皮包裹的竹杖;“寄”,是寄给的意思,指送给我的;“我”,指诗人自己。“叔父”,指诗人自己;“侄儿”,这里指侄子。“竹杖”,即拄着竹杖;“寄”,是寄给的意思,指送给我的;“叔父”,指诗人自己;“侄儿”。
“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的意思是:麦熟时节天气凉爽宜人,夏天炎热时槐荫遮蔽。“麦秋”,指麦熟之时;“麦秋气”,指麦熟时节;“麦秋气清和”,即麦熟时节气候清爽;“夏”,夏季;“日”,太阳;“槐树”;“夏日”,即夏天的时候;“槐夏日阴”,指夏天的时候槐树阴凉,“阴翳”,指阴凉。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的意思是:孤单地站在蓬蒿之中,怎样才能突破迷茫的困境?“块然”,指孤独的样子;“蓬蒿”,泛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昏滞”,指困阻、迷乱、停滞不前;“守”,即守候、等待;“蓬蒿”,指草木丛生的地方;“何以”,怎么;“破”,打破;“昏滞”,指困阻、迷乱、停滞不前;“块然”,指孤独的样子。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的意思是:乘坐轿子的人缺少,步行的脚力又花费很大。“肩舆”,即轿子;“卒”,古称军卒,这里指轿夫;“乏”,不足,缺少;“卒辈”,这里指轿夫们;“徒步”,徒步行走;“脚力”,力量;“费”,花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的意思是:出门就到树林里去,漫步闲走却像做梦一样。“出”,出门;“门”,门内;“林丘”,泛指山林;“散策”,“散步”;“梦寐”,比喻梦境,这里指像在梦中一般悠闲自在。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的意思是:只因为我还有儿子需要抚养,所以匆匆把我的竹杖送来。“剩”,仅,仅仅;“怜”,怜悯;“犹子”,古代指兄弟之子,这里指侄子;“遽”,迅速;“此君”,指竹杖;“至”,到来。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的意思是:清晰的描绘出人的容颜,刻画下老藤盘结的老根。“分明”,“清晰”的意思;“人面目”,人的面容;“刻画”,雕刻或绘制;“老根柢”,老枝干。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的意思是:毛先生又是一个奇特之处,它的枝干和一般的不一样。“毛君”,即毛公;“奇”,奇异;“又一奇”,又一次的奇特之处;“枝干”,这里指竹枝和树干;“不少异”,即不一般、与众不同。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的意思是:想必它应该是一束,精心挑选后得到了三四株。“想应”,推测、猜想;“开一束”,即分成一束;“妙简”,精妙的挑选;“得三四,精挑细选,得到三四株。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的意思是:今天早晨被带到我手上来了,可以经历艰险了。“今晨”,“今天早晨”;“吾”,“我”;“手”,“手头”;“夷险”,“经过艰险”;“可历试”,“可经历”;“历试”,“经历”的意思。
【答案】
(1)译文:麦熟时节天气清爽宜人,夏天炎热时槐荫遮蔽.孤独地站在蓬蒿之中,怎样才能突破迷茫的困境?只因为我还有儿子需要抚养,所以匆匆把我的竹杖送来.清晰的描绘出人的面容,刻画下老枝干的不同之处.毛公又一个奇妙之处,它的枝干和一般的不一样.想必它应该是一束,精心挑选后得到了三四株.今天早晨被带到我手上来了,可以经历艰险了.
(2)注释:麦秋:指麦熟之时。气:指气候。清和:清凉和煦。槐:槐树,又名绿槐,木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有柄,花白色,果实椭圆形。夏天:夏季。日照:阳光照耀。翳:遮蔽。块然:孤独的样子。
守:守候、等待。蓬蒿:泛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昏滞:困阻、迷乱、停滞不前。乏:不足,缺少。足:充足。卒辈:轿夫。
卒:古称军卒,这里指轿夫们。徒步:步行。脚力:力量。
出:出门。门:门内。林丘:泛指山林。散策:散步闲走。梦寐:梦境,这里指像在梦中一般悠闲自在。
犹:古代指兄弟之子,这里指侄子。怜:怜悯。遽:迅速。至:到来。
目:清楚。人面目:人的面容。刻:雕刻或绘制。
毛君:毛公,指毛先生。又一奇:又一次的奇特之处。枝干:这里指竹枝和树干。
想:推测。应:应该。束:一束。妙简:精妙的挑选。得三四:得到三四株。
今晨:今天早晨。吾:我。手:手头。夷险:艰险,经历艰难和危险。历试:经历。
(3)赏析:“赠”字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自述与侄儿之间交往的过程。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侄儿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其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