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韶如杜到夔,新功不比旧炉锤。
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
注释:
君到韶州就像杜甫到了夔州,新功并不比旧时的炉锤。
磨砻诗律如同磨砻韶乐,但是未必能知音的人像孔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畋,字台文,号玉川子,他与杜牧、许浑并称“三杰”,是晚唐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见长,尤其擅长写景咏物,富有画意。这首诗是他在中都寄给广东提干彭元忠的第二首,也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首句“君到韶如杜到夔”,是说你(指彭元忠)来到韶州就像杜甫到了夔州一样,这里的“韶”和“夔”都是地名,分别指的是广东省的韶关市和重庆市的奉节县。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的新到任就像是杜甫当年在夔州一样,有着新的成就和业绩。这里的“新”和“旧”相对应,表达了诗人对彭元忠的新到任和新成绩的肯定和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意思是磨砻诗律如同磨砻韶乐,但是未必能知音的人像孔子一样。这里的“磨砻”是指磨炼、琢磨,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诗歌的打磨和锤炼;“韶律”则是指韶乐,也就是一种古代音乐,这里用来形容诗的节奏和韵律;“知音”则是指懂得欣赏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能够理解并欣赏诗歌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在磨炼自己的诗歌技艺,使之更加精炼优美,就像磨炼韶乐一样。但是,他并不明白,是否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这里的“未必”表示不确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否有人欣赏自己诗歌的一种无奈和期待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杜甫和彭元忠在新到任时的不同表现,表达了诗人对新到任者的赞赏和支持。同时,通过对诗歌的磨炼和锤炼,以及对于知音的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