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同郡更同官,无适非同况岁寒。
最是西湖好同赏,却相先后到长安。
《中都寄广东提干彭元忠其三》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原文:
同年同郡更同官,无适非同况岁寒。
最是西湖好同赏,却相先后到长安。诗意与注释:
同年同郡更同官:指的是作者与彭元忠在同一地区工作,且担任相同的官职。这里的“同年”指同年考中或被录取的人,“同郡”指同一地区的官员,“同官”则是指在朝廷中共同为官。这种关系体现了他们在仕途上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无适非同况岁寒:意味着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坚守岗位。这里的“无适”表示没有例外,“非同”强调与众不同,“况岁寒”则是指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挑战。
最是西湖好同赏:表达了在杭州西湖边共同欣赏美景的喜悦。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游览地。这里的“最是”强调了西湖的美是无可比拟的,而“同赏”则表示大家共同享受这份美好。
却相先后到长安:尽管他们分别前往京城长安(今西安),但最终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即长安。这反映了他们对彼此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人在同一地区为官的情景及其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诗中的“无适非同况岁寒”和“最是西湖好同赏”两句不仅体现了他们在政治环境中的坚定立场,也突出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珍惜。
最后一句“却相先后到长安”,虽然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把握,更是对友情和理想追求的肯定。
曾丰的《中都寄广东提干彭元忠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理想追求的诗歌,也是一篇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氛围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