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收芋栗,扪虱曝荆扉。
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
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
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
【注释】
- 易几:古代一种简易的棋类,相传是商代发明的。
- 负薪:背着柴禾。收芋栗:收芋头和栗子。扪虱:把虱子摸出来。
- 乌行乱:乌鸦飞得乱七八糟。落日乌行,形容太阳快要落山了。
- 清霜杏叶飞,清霜:秋天的霜。
- 岁穷终有复:一年将尽,总会有转机。人老自知非:自己老了就知道不行。兀兀:空荡的样子。
- 窗西夜,兀兀:指诗人在灯下苦思冥想。
- 吾方理易几:我开始整理易经(《周易》)。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从内容上看,此诗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在晚年时仍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他开始整理《易经》一书。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首联“蝶轩读易几”,以“蝶轩”为题。这是作者晚年的读书处所,也即他晚年的生活之所。“蝶轩”二字,既写出了他当年读书的场所,又表现出他对读书的执着精神。“读易几”,指的是他正在阅读《周易》。据史书记载,《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蕴含着深邃的人生道理。因此,《周易》成为了历代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对象。“负薪收芋栗,扪虱曝荆扉。”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景。“负薪”指的是背负柴禾;“收芋栗”则是指收获芋头和栗子;“扪虱”是说在晒衣绳上捉虱子;“曝荆扉”则是说在门前架起晒衣绳晾衣服。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些细节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颔联“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落日”指的是太阳即将落下的情景;“乌行乱”则是指乌鸦飞行混乱无序。“清霜杏叶飞”,则是指清晨的露水使得杏树的叶子变得透明,仿佛被霜打过一般。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颈联“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规律的深刻认识。“岁穷”指的是岁月已到尽头;“复”则是重新开始的意思。而“人老自知非”,则是指人年纪大了就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也体现了他对生命轮回规律的深刻理解。
尾联“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这两句诗以“兀兀”开头,描绘了诗人在灯下苦思冥想的情景。“窗西夜”则是指夜晚的窗户边,诗人独自面对着书卷进行思考。而“吾方理易几”则是指我开始整理《周易》一书。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以“蝶轩读易几”为开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和启示,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