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啼如此苦,吏夺一何豪。
尺布不得著,长年空自劳。
剥衣聊赎命,覆体不生毛。
念欲全家去,乾坤何处逃。
【注释】
篆畦:指田间。
村妇:农家妇女。摘茶车水:指采摘茶叶,用水车提水。卖鱼:指贩卖鱼。汲水:指挑水。行馌:指送饭到田里去。寄衣:指寄衣服回去。舂米:指舂米。种麦:指耕种小麦。泣布:指哭泣卖布。布:这里指卖布所得的钱。卖菜者:指卖菜的人。
其九:第九首。
【译文】
农村的妇女啼哭如此凄惨,官吏夺去了她们的衣物,多么狠毒!
尺布不能买一件棉衣,长年累月空自操劳,多么可怜!
剥下衣裳聊以赎命,身体虽被剥光但不会生虱子,多么可恨!
想到要全家远走天涯,天地之间何处可以躲避,多么绝望!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
开头两句“妇啼如此苦,吏夺一何豪。”写村妇之苦,官吏之凶。一个“苦”字,写出了妇女的悲苦和无助,而“夺”字又表现了官吏的残暴无道,将妇女从田间赶回家中,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不准她使用,更不要说生活下去。
后四句“尺布不得著,长年空自劳。剥衣聊赎命,覆体不生毛。”写妇女因失去自由而遭受的折磨与痛苦。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妇在丈夫外出经商时,自己在家劳作却无人过问的情形。妇女虽然努力干活,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甚至还要忍受丈夫外出经商带来的种种困难。这种痛苦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最后两句“念欲全家去,乾坤何处逃。”则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和谴责。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农妇想要逃离这个悲惨世界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对于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此诗通过描写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痛苦和愤怒。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