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茅店晚炊迟,吠犬声中踏黑归。
溪上人家应夜绩,松明一点出疏篱。

【注释】

十月初三日:农历十月初三。邑(yì):古县名,此指作者所居之地。夜归:晚上回家。

茅店:草屋旁的小店。炊(chuī):做饭用的火。迟:晚,晚些时候。

吠犬声中踏黑归:狗叫声中踏着夜色回家。犬(què):狗。吠(fèi):狗叫。

溪上人家:溪边的人家。应夜绩:应当在夜晚纺线织布。绩(jì):用麻、丝绸等搓绳为线,以成布。

松明:松树枝干点燃后发出的光亮。一点:一星。疏篱(lí):稀疏的篱笆。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小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踏着夜色回到家乡时的情景。

首句“十月初三日自邑夜归”,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十月,正是深秋;初三,说明天已不寒而可衣单;夜回,说明是月明之夜,诗人归来。从“自邑夜归”可知诗人家住乡间,不是在城中或驿舍住宿。

次句写诗人到家的情景。北风阵阵,吹得茅店里柴火燃烧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可见天气之冷。暮色渐起,暮归,即傍晚回家。暮字写出天色已晚,但并不昏暗。

第三句“吠犬声中踏黑归”,写诗人归家时的情景。犬吠之声,声声如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踏黑归,意谓踏着夜色回家。这句诗把诗人归家的时间和环境写得很具体,很有画面感。

第四句“溪上人家应夜绩”,写诗人看到的景象。溪边人家在深夜还灯火通明,正在纺织呢。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也写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羡慕之情。

末了两句“松明一点出疏篱”,写诗人所见之景。松明,即松枝点燃的火,用来驱赶野兽和虫蚁,这里泛指火烛之类的光源。一点,极言其光焰微弱。出疏篱,即从稀疏的篱笆里照出来。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微弱的松明之光的照射下,篱笆门缝中透出一缕缕青烟,显得特别幽静。

全诗四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中间两联,通过写景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很耐人寻味,富有民歌风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