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边雨露匀,杜鹃啼血染香缯。
自缘佳处诗难貌,可是无花开杜陵。
注释:
濯锦江:在今四川成都。
杜陵:指杜甫的故乡,在今陕西潼关县西,因杜甫曾住于此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首句“濯锦江边雨露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濯锦江畔,春雨绵绵,滋润着万物,使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雨露”和“匀”都是描写春雨对大地的影响,通过“雨露”和“匀”这两个关键词,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第二句“杜鹃啼血染香缯”,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这里的“杜鹃”是一种鸟类,以其叫声为名,常常被用来形容悲壮或哀伤的情感。而“啼血”则形容杜鹃鸟的叫声如同鲜血般凄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香缯”则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第三句“自缘佳处诗难貌”,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这里的“佳处”指的是美好的地方或事物,诗人认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法用诗歌来描绘,只能通过实际的感受来体验。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
末句“可是无花开杜陵”,则是诗人对于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杜陵”是指杜甫的故乡,也是他的家乡,这里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同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前两句的反驳和质疑,因为诗人已经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所以不需要再用诗句来描绘和赞美美好事物了。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